桑白蚧是我国南方桃、李树的重要害虫,该虫在我国的地域分布很广,从海南、台湾至辽宁,华南、华东、华中、西南多省均有发生。除桃、李外,尚可危害梅、杏、桑、茶、柿、枇杷、无花果、杨、柳、丁香、苦楝等多种果树林木。
【1】桑白蚧的识别特征:
雌成虫橙黄或橙红色,体扁平卵圆形,长约1毫米,腹部分节明显。雌介壳圆形,略隆起,有螺旋纹,灰白至灰褐色,壳点黄褐色,在介壳中央偏旁。雄成虫橙黄至橙红色,体长0.6-0.7毫米,仅有翅1对。雄介壳细长,白色,长约1毫米,背面有3条纵脊,壳点橙黄色,位于介壳的前端。
卵椭圆形,长径仅0.25-0.3毫米。初产时淡粉红色,渐变淡黄褐色,孵化前橙红色。
初孵若虫淡黄褐色,扁椭圆形、体长0.3毫米左右,可见触角、复眼和足,能爬行,腹末端具尾毛两根,体表有绵毛状物遮盖。脱皮之后眼、触角、足、尾毛均退化或消失,开始分泌蜡质介壳。
【2】桑白蚧的危害:
以雌成虫和若虫群集固着在枝干上吸食养分,严重时灰白色的介壳密集重叠,形成枝条表面凹凸不平,树势衰弱,枯枝增多,甚至全株死亡。若不加有效防治,3-5年内可将全园毁灭。
【3】桑白蚧的综合防治方法:
1. 人工防治 因其介壳较为松弛,可用硬毛刷或细钢丝刷刷除寄主枝干上的虫体。结合整形修剪,剪除被害严重的枝条。
2.化学防治:可使用淇林齐伐稀释800-1000倍液均匀喷施防治。
3. 保护利用天敌 田间寄生蜂的自然寄生率比较高,有时可达70-80%;此外,瓢虫、方头甲、草蛉等的捕食量也很大,均应注意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