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蠹虫繁殖速度快,活动隐蔽,被称为世界性森林蛀干害虫,一旦危害树木,则破坏植株疏导组织导致树体衰弱,严重者造成死树,园林中一直视其为林业大敌,要注意防治,避免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1】形态识别:
小蠹虫成虫体长约3.7mm,体背黑色,头部小缩于前胸背板下,触角短小,末节膨大,前胸背板与翅鞘具刻点,翅鞘有条状的刻点条纹具稀疏的长毛,各脚褐色,腹面黑褐色。
【2】危害特点:
此虫一般一年发生一代,主要危害衰弱树木,成虫和幼虫蛀食枝条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边缘,通过钻蛀为害韧皮部。幼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开始化蛹,5-7月出现成虫,再侵入新梢蛀食,成虫有转梢危害习性,一头成虫能钻蛀几个新梢,导致树体衰弱,严重的造成死树。
【3】防治方法:
1.栽培防治:加强抚育管理,适时、合理的修枝、间伐,改善园内卫生状况,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树木本身的抗虫能力。伐除被害木,及时运出园外,并对虫害进行剥皮处理,减少虫源。
2.化学防治:使用淇林程攻+广正均匀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