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初孵幼虫有吐丝结网,群居危害的习性,每株树上多达几百只、上千只幼虫危害,常把树木叶片蚕食一光,其危害程度一点不亚于森林火灾,美国白蛾进入北京属于生物入侵,国务院办公厅为防治美国白蛾专门下发了通知,种种表明,美国白蛾的危害的严重性,各位园林人士注意防治。
【1】美国白蛾的鉴别特征:
美国白蛾的雌雄异型,成虫白色雌蛾体长9-15mm,翅展30-42mm。雄蛾体长9-14mm,翅展25-37mm。雄蛾触角双栉状,前翅上有几个褐色斑点。雌蛾触角锯齿状,前翅纯白色。成虫前足基节及腿节端部为橘黄色,颈节及跗节大部分为黑色,前中跗节的前爪长而弯,后爪短而直;老熟幼虫头黑色具光泽,体色为黄绿至灰黑色。背部有1条黑色或深褐色宽纵带,黑色毛疣发达,毛丛呈白色,混杂有黑色或棕色长毛。卵球形。幼虫体色变化很大,根据头部色泽分为红头型和黑头型两类。蛹长纺锤形,暗红褐色,茧褐色或暗红色,由稀疏的丝混杂幼虫体毛组成。
【2】美国白蛾的危害:
白蛾是近几年来在沿海地区园林树木上发现的一种新害虫,它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它喜爱温暖、潮湿的海洋性气候,在春季雨水多的年份,危害特别严重。
【3】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
美国白蛾在我国华北地区一般一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每年幼虫5月上旬开始危害,一直延续至6月下旬。7月上旬,当年第1代成虫出现,成虫期延至7月下旬。第2代幼虫7月中旬开始发生,8月中旬为其危害盛期,经常发生整株树叶被吃光的现象。8月,出现世代重叠现象,可以同时发现卵、初龄幼虫、老龄幼虫、蛹及成虫。8月中旬,当年第2代成虫开始羽化;第3代幼虫从9月上旬开始危害,直至11月中旬;10月中旬,第3代幼虫陆续化蛹越冬。越冬蛹期一直持续到第二年5月。由于气候及各种天敌的作用,越冬蛹残废率很高,能达到70%至80%。
【4】美国白蛾的防治措施:
1.加强检疫:疫区苗木不经检疫或处理禁止外运,疫区内积极进行防治,有效地控制疫情的扩散。
2.生物防治:周氏啮小蜂是新发现的物种,原产中国,却成为美国白蛾的天敌。
3.药剂防治:
(1)使用淇林树虫一次净或捕杀净、广正喷雾防治;
(2)使用淇悦滴注防治,可控制整个季节没有白蛾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