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是中国特有的药果兼用树种,在山楂的养护过程中,需要注意预防病害的发生,山楂锈病是常见病害之一,其为害范围从叶片到果实均可受害,严重影响山楂的健康生长和经济价值,在这里提醒各位养护人士注意防治。
【1】为害症状
山楂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新梢、果实及果柄。叶片染病,初生桔黄色小圆斑,直径1-2mm,后扩大至4—10mm;病斑稍凹陷,表面产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性孢子器;发病后一个月叶背病斑突起,产生灰色至灰褐色毛状物,即锈孢子器;破裂后散出褐色锈孢子。最后病斑变黑,严重的干枯脱落。叶柄染病,初病部膨大,呈橙黄色,生毛状物,后变黑干枯,叶片早落。
【2】发生规律
由担子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在桧柏针叶、小枝及主干上部组织中越冬,借风、雨传播、侵染危害,潜伏期6~13 天。降雨早、雨量大,发病重。
【3】防治方法
1.砍除转主寄主。山楂园附近2.5—5km范围内不宜栽植桧柏类针叶树。若有应及早砍除。
2.清除冬孢子。对果园的枯枝落叶及附近的杂物、垃圾要全面清理,焚烧深埋,消灭越冬虫暖和病菌。
3.在病害发生前或初期,使用淇林田钧配合植大壮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