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12-3-6 人气:1408 来源:中国花卉网 |
1、事前做好计划,认真选择圃地 红叶石楠扦插一般在每年4~5月和9~10月当枝条半木质化时进行。扦插前要根据需要繁殖的数量和苗圃地面积的大小,提前做好计划,认真选择圃地,备好苗床。 (1)圃地选择。要选择土层深厚肥沃,靠近水源,排水良好的土壤作为圃地。不宜在种过蔬菜、瓜果和前茬育过苗木的地块上扦插小苗。 (2)圃地整理。土壤要经过深翻、晒、耙细。每亩使用腐熟厩肥3~4吨作基肥,分撒均匀,随耕随翻;并在苗床土壤中拌入20%~30%的陈砻糠灰,增加土壤透水、透气性,忌用新鲜的砻糠灰,防止扦后烧苗。 (3)病虫害防治。扦前每亩使用15千克硫酸亚铁溶于水后喷洒在圃地上,同时每亩用4~5千克敌百虫粉剂与80~100千克细土拌和均匀后撒在田中,一起耕翻,防治病害和地下害虫。 (4)构筑苗床。扦插苗床一般做成80厘米宽,20厘米高,床面不能过宽,中间应略高,防止苗床积水和便于操作。 2、认真选取插穗,及时进行扦插 采集的枝条要保持新鲜,经常喷水。剪取插穗时应在避风遮荫的室内或荫棚下操作,避免太阳直射。剪取插穗和扦插最好选择在阴天和早上10点以前或下午4点后进行。 (1)插穗选择。应选择枝条粗壮,顶芽饱满,半木质化程度较高的枝条作插穗,瘦弱的枝条不宜剪取为插穗。插穗长短为5~8厘米,保留顶端1芽1叶,剪去下部其他叶片。 (2)插穗剪取。剪取插穗时最好采用专用剪子,比一般的平口剪子剪的伤口小,插穗剪口韧皮部向内,木质部向中心微凹,插穗容易产生愈伤组织和生根,成活率高。在剪取插穗时边上置一容器,盛放90%的医用酒精,时时对剪子进行消毒,防止病菌交叉感染。 (3)插穗处理。剪好的插穗下端要浸泡在促进伤口愈合和生根的溶液中。使用的浓度和时间要严格按使用说明书上的说明配制和应用,尤其是快浸法(浓度为0.5‰~1‰),蘸根的时间不能超过3~5秒钟,超过时间,反而会抑制生根。 (4)随剪随插。插穗剪取和处理后,应及时扦插,随剪随插,成活率高。扦插密度以叶片互不交叉重叠,株行距控制在5~6厘米为宜,扦插深度4~6厘米,地面上要露出顶端的叶片和芽,插穗和土壤要紧密接触,不留空隙。 3、定时喷雾保湿 加强插后管理。红叶石楠扦插后,保持苗床的温湿度,加强插后的管理是关键。从扦插到生根时间长达1个月左右,管理工作量大,稍有不慎或有闪失,就会造成成活率不高,甚至全部死亡。 (1)插后浇水。扦插后,要立即在苗床上浇透水,保持苗床的水分和使插穗与土壤紧密结合,有利于插穗伤口的愈合和生根。 (2)搭架拱棚。扦插后可用毛竹条等资材搭架拱棚。上面覆盖塑料薄膜,保持棚内的温度和湿度。 (3)及时降温。红叶石楠扦插后一般在15~20天伤口愈合,产生愈伤组织。20~30天后开始长出新根,最适宜温度为25~28℃。春末夏初扦插后,气温逐渐升高,这段时期要经常检查棚内温度。温度高时,可在薄膜上喷水降温;再高时应架设荫棚,使用70%的遮阳网,离开拱棚40~50厘米进行降温;掀开拱棚两端,适当通风。每天早晚用喷雾器的喷头伸进棚内进行喷水喷雾,保持棚内和叶面的湿度。棚内温度过高,会引起烧苗死亡。 (4)病害防治。由于土壤消毒不彻底和扦插后棚内湿度、温度适宜,红叶石楠插穗容易感染真菌的危害,穗条和叶、芽发黑枯死。扦插后可先喷洒1次多菌灵或灭菌丹、百菌清等杀菌剂800~1000倍液,再盖上塑料薄膜,以后每隔7天喷洒1次药水,杀菌剂品种交替使用,可防治病害的发生。 4~5月份扦插的红叶石楠生根成活,安全度过夏季以后,可以逐步进行炼苗,移栽小苗,培育商品苗。9~10月份扦插的红叶石楠,愈伤组织生成后,不再生出新根,要在第2年春天才会生根。冬季要覆盖双层薄膜或盖草席,保持棚内温度,安全越冬。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