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18-12-21 人气:873 来源: |
地老虎是多种地老虎的总称,别名有土蚕、地蚕、切根虫、截虫等,常见的有:黄地老虎、小地老虎、大地老虎。均属鳞翅目,夜蛾科。该类害虫是多食性害虫,轻者造成缺苗断垄,重者重新毁种。今天我们以小地老虎为例,来了解一下如何防治地老虎类害虫的危害。 一、危害特点 小地老虎类害虫均以幼虫危害寄主的幼苗,从地面截断植株或咬食未出土的幼苗,亦能咬食植物的生长点,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严重时使导致整株死亡。 二、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6~23毫米,翅展42~54毫米,深褐色,前翅由内横线、外横线将全翅分为3段,具有显著的肾纹、环纹、棒纹和2个黑色剑纹。后翅灰色无斑纹。卵长0.5毫米,半球形,表面具纵横隆纹,初生乳白色,后出现红色斑纹,孵化前灰黑色。幼虫体长37~47毫米,灰黑色,体表布满大小不等的颗粒,臀板黄褐色,有2条深褐色纵带。蛹长18~23毫米,赤褐色,有光泽,第5~7腹节背面刻点较大,侧面刻点较小,臀棘有1对短刺。 三、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 成虫对黑光灯及糖醋酒等趋性较强,夜间活动交配产卵,每雌平均可产卵800~1000粒。幼虫共6龄,3龄前在寄主幼嫩部取食,食量较小,3龄后则昼伏夜出,进入狂害期。该虫幼虫动作敏捷、性残暴,能自相残杀。老熟幼虫有假死性,受惊后缩成环状。幼虫发育历期因温度而异,15℃时67天,30℃时仅18天。蛹发育历期12~18天,越冬蛹则长达150天。小地老虎喜温喜湿,春季危害渐少。 四、防治方法 1.预测预报。在春季4~5月采用黑光灯或蜜糖液诱蛾器测报。每天每台诱蛾达5~10头时,则表示已进入盛发期,蛾量最高的一天即为高峰期。由此往后推20~25天即为2~3龄幼虫发生盛期。诱蛾期如连续两天在30头以上,将预示大发生,应提早采取措施,做好防治准备工作。幼虫的测报用田间调查的方法,如定苗前每平方米有0.5~1头时,即应抓紧防治。 2.诱杀防治。采用黑光灯或糖酯液诱杀成虫,糖醋液的调配方法为: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90%敌百虫1份调匀即可或者用泡菜水或发酵的甘薯、胡萝卜、烂水果等加入适量农药,也可制成诱杀液。 诱杀幼虫可使用毒饵,毒饵的制作方法有2种,一种是把麦麸炒香,每亩4~5千克,与90%敌百虫的30倍水溶液150毫升拌匀即成;另一种是用苜蓿、青菜叶等切碎后拌以90%敌百虫30倍水溶液即可,制作好的毒饵于傍晚苗圃行撒地面,可收到良好效果。 3.药剂防治。根据地老虎幼虫在1~3龄期抗药性差和暴露在地面上的特点,可采用药剂防治,也是药剂防治的适期。可喷洒2.5%溴氰菊酯或20%氰戊菊酯3000倍液、90%敌百虫800倍液或50%辛硫磷800倍液。还可用50%辛硫磷或20%甲基异柳磷乳油2000倍液在当天被害苗处灌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