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兰花一直深受中国人民喜爱,喜阴、怕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喜肥沃、富含大量的腐殖质的土壤。 兰花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该病一般在叶片上发生,能使全叶变褐、软腐,发病严重时,整株枯死。
 症状 发病初期,在叶面上(特别是幼叶基部)先出现浓绿色,水渍状小斑点,逐渐变为褐色或近黑色。以后不断发展到覆盖整叶。被危害组织柔软有臭味,外表仅有一层透明的表皮组织,轻轻一压就有腐臭的组织溢出。 病原 属于欧文氏杆菌,杆菌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5摄氏度,最低为10摄氏度,最高为33摄氏度。 发病过程 该病害由细菌引起,细菌主要在病组织的残体上越冬,借助风雨进行传播,经各种轻微的伤口侵入危害。 流行条件 病原细菌需要在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自由活动。而且只有在伤口存在时,才进入寄主体内。因此,潮湿天气,土壤含水量大等条件有利于病菌的传播。栽植时人为造成的伤口或寄主间的擦伤,或昆虫所致的伤口等,给病菌的侵入提供了途径。此时,若外界环境温度在27?30℃,可很快流行。冬季温室内通风不良,高温高湿,可使该病害盛发。易积水或排水不良的粘土,常发病严重。 防治措施 1、改善小气候 室内或温室栽培名贵兰花,要注意通风,调节好室内的温湿度,尤其湿度要降低,防止病害发生。 2、细心管护 发现病叶应及时摘除,病组织要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侵染来源,并清洁使用的工具,浇水、施肥或中耕松土等要谨慎,不能用机械损伤叶面,以防细菌侵入。 3、消毒处理 为提早预防软腐病的发生,应当从定植苗时开始,首先对浇花用的盆土进行杀毒灭菌,可用高压锅直接灭菌,也可在30摄氏度以上的晴天露天暴晒1~2周,利用阳光紫外线杀灭细菌。药物对土壤和种球消毒,可用1:80倍福尔马林液消毒。同时加强手工和器具消毒,避免交叉传染。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1:1:160倍的波尔多液,隔6至7天喷一次,连喷2至3次效果更好。臭,病叶变黄而落叶,全株软化腐兰而死。此病传染极迅速,必须尽快防治,防止蔓延其他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