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是园林绿化中常用的常绿大乔木,喜温暖暖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稍耐水湿,但移植时要注意保持土壤湿度,水涝易导致烂根缺氧而死,有很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力,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的能力,但香樟易发生的黄化病却是困扰园林绿化养护人员的一大难题。

症状
香樟黄化病又称缺绿病,多为生理型病害,在香樟种植地发生普遍,影响观赏性。发病初期,枝梢新叶脉间失绿黄化,但叶脉尤其是主脉仍保持绿化,黄绿相间的现象十分明显。随着黄化程度的加重,叶片由绿变黄、变薄,叶面有乳白色斑点,叶脉也失去绿意,呈极淡的绿色,随后全叶发白,叶片局部坏死,叶缘焦枯,叶片凋落。发病严重时,则枝梢枯顶,以至整株死亡,黄化病发生在香樟树顶端,新叶必老叶严重,冬春季节必夏季严重。
发生规律
香樟黄化病主要是土壤不适宜,近些年来,由于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使建筑废弃料及很多有害物质进入土壤,造成了土壤环境的不适宜是香樟黄化病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根际兵土壤中有效铁含量较低病树全年均表现为黄化症状,幼树与新移栽三年内的香樟黄化比例较高。
防治措施
1、发生此病时,可因地制宜施用酸性化肥或有机肥等樟树周围土壤的酸碱度,改善土质。
2、药剂防治 病害发生初期,采取叶面喷施0.1%~0.2%硫酸亚铁溶液,或岁达2000~3000倍液,均有良好的效果。当症状严重时,可间隔15天一次,连续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