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4日河南淇林园林技术有限公司党支部组织党员赴河南林州市红旗渠学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一天时间,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悟,红旗渠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那段过往... ...

在安阳市林县民间流传这这样一个故事,任村镇桑耳村的300多户人家常年要到3.5公里远的黄崖泉挑水吃。民国九年大旱,泉水只剩下香火头那么粗,挑水人越来越多,只能排长队等候,大年三十,长工桑林茂老汉五更天起床排队时,天黑才接满一担水,新过门的儿媳担心公爹日,便出村去接,刚从公爹肩上接过担子,没走几步便被石头绊倒了,一担水洒了个精光,又羞又愧,竟在除夕夜悬梁自尽了。那时的水贵如油,一点一滴都来之不易。
红旗渠修筑时“国家正处在三年自然灾害的特殊时期”靠国家划拨资金帮助开渠已经不现实,于是他们“自力更生,团结一致”,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巍峨险峻的太行山腰开凿出了一条蜿蜒曲折的千里长渠,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要知道那时候没有工资、资金短缺、工具也不齐全,他们完全是凭借坚定的信念才完成了这条“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红旗渠。因此红旗渠又被称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的修筑历时近10年,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周总理也曾自豪的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的红旗渠”,这也证明了红旗渠的建造之难,工程之大无不令人称奇。
听红旗渠故事、观红旗渠壮丽、走红旗渠天路、感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的一山一水都在诉说的这那个年代、那段历史,一行人无不为林州人民“蓝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当绒毡。高山为我放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的豪迈情怀和红旗渠精神所震撼和感动。
红旗渠是林州人民”敢叫天地换新颜“的豪迈心声,也是我们用昂扬的斗志、奋进的态心度去开拓创新、构建未来美好篇章的坚定信念,兢兢业业工作,脚踏实地向前,团结协作不忘初心,坚定信念,以端正的态度、扎实的作风实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次的观光学习对淇林一行10余名党员来说是不仅是心灵的洗礼,更是精神的震撼。红旗渠是实现中国梦的典范,需要们去传承、去弘扬,将这种精神注入日常行动中,树立干事创业、锐意进取的意识,发挥团结协作,敢于创新的精神气壮山河的精神伟力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辉煌和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