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身体细长,体后逐渐变细,常能跳跃,有横走习性,俗称浮尘子,种类很多,主要大青叶蝉、小绿叶蝉、棉叶蝉等。 发生规律 以成虫在侧柏等常绿树上或杂草丛中越冬,该科昆虫均以植物为食,是重农林业的重要害虫。每年发生4~6代,早期先在发芽的杂草和蔬菜上生活,待树木萌芽时,即迁往树木上为害,以7~9月份虫口密度最高。9月间发生最后一代成虫。秋枫、梅花、樱花等园林树木受害较重,10月中下旬产卵越冬,应及时进行防治,减少越冬虫源。 危害特点 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枝、叶汁液,受害叶片呈现失绿的小白斑,严重时全树叶片呈苍白色,枝条枯死,提早落叶,影响树木生长发育,使树势衰弱,并传播病毒。在温暖地区,冬季可见到各个虫期,而无真正的冬眠过程、越冬虫卵也产在寄主组织内。成虫蛰伏于植物枝叶丛间、树皮缝隙里,气温升高便活动。 防治措施 1、加强庭园绿地的管理,勤除草,结合修剪,剪除被害枝叶以减少越冬虫源。 2、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3、在成虫、若虫危害期,喷施树虫一次净800~1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均匀喷雾进行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