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部害虫又称地下害虫,在苗圃和一二年生的园林植物中,常常危害幼苗、幼树根部或近地面部分,种类很多。常导致苗木大面死亡,严重危害苗木的质量与产量。常见的有地老虎、金针虫、蟋蟀、蝼蛄等。今天我们来重点了解一下蛴螬的危害与防治,由于蛴螬是长期生活在地下的害虫,因而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分布与危害
蛴螬是金龟子类幼虫的统称。属鞘翅目,金龟子科。分布广,食性杂,危害重。常危害植株的根茎部(受害部位伤口比较整齐),使其萎蔫枯死,造成缺苗断垄现象。
形态特征
蛴螬身体乳白色,体壁较柔软,头大而圆,多为橙黄或黄褐色,体圆筒形,身体肥大弯曲呈“C”形,具有23对足。

生态习性
蛴螬年生代数因种、因地而异,是一类生活史比较长的昆虫,成虫多在夜间出土取食活动,有趋光性和假死性,卵产于土中。幼虫活动主要与土壤的理化特性和温湿度有关。在一年活动中最适宜的土温平均为13~18摄氏度,高于23度时逐渐向深土层转移,至秋季土温下降到其活动的适宜范围时,在移向土壤上层。因此蛴螬对果园、苗圃及其它作物危害最为严重的是春、秋两季。
防治措施
(1)成虫防治
1、金龟子成虫一般具有假死性,可利用人工震落捕杀大量成虫。
2、金龟子的成虫大多具有趋光性,可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
3、成虫发生盛期可使用功夫乳油采用二次稀释法,稀释3000~5000倍液,均匀喷施(注意不重喷、不漏喷)

(2)蛴螬的防治
1、加强苗圃管理,圃地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将杀虫剂与堆肥混合施用。冬季翻耕,将越冬虫体翻至图表冻死。
2、可用迪虫菁(原地虫净)颗粒剂按照每亩2000~3000克的用量将颗粒剂均匀撒施与苗木根部15~20厘米的范围内,然后浇水,或者在同样的范围内开沟撒施,然后浇土,效果更好。
3、苗木出土后,发现蛴螬危害根部,可用迪虫菁喷施型60倍液灌注苗木根际。灌注效果与用药量的多少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药液被表土吸收而达不到蛴螬活动处,效果就会降低。
4、土壤含水量过大或被水久淹,蛴螬的数量会下降,可于11月前后冬灌,或于5月上中旬适时、适量浇灌大水,均可减轻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