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楠盘粉虱以若虫和蛹在叶背刺吸危害,使叶片发黄、提早落叶,病分泌大量白色蜡质物和诱发煤污病,严重影响正常生长和景观。为防止石楠盘粉虱的大量发生和有效控制石楠盘粉虱,需对其进行无公害防治。

一、形态特征
卵:形似香蕉,由浅绿色逐渐变为乳黄色,基部后缘有1卵柄,卵柄深埋在叶片背面的组织内。
若虫:若虫共3龄。1龄若虫触角、足均发达。2、3龄若虫触角、足均退化、营固定生活,体缘的刚毛随着虫龄的增加减少。

二、发生规律
4月下旬为羽化高峰期。刚羽化的成虫不被蜡粉,全身透明,羽化5小时后成虫开始从腹部腹面蜡板分泌白粉。成虫羽化1天后,成虫结对飞行栖息于石楠植株嫩叶片的背面交配产卵,产卵处被有少许白色蜡粉,卵不成块,但相对集中在一起。

三、防治方法
(1)黄板诱杀:石楠盘粉虱的成虫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在3至4月,针对比较集中且将要羽化的越冬代成虫,在羽化前两天,在植株旁布置黄板进行诱杀,能很好地抑制其种群基数,防止大量发生。
(2)生物防治:石楠盘粉虱的主要天敌有细蜂、瓢虫、草蛉、捕食螨等。
(3)药剂防治:石楠盘粉虱发生在叶背,喷雾难以喷全面,所以根施产品是最好的选择,药剂防治可选用淇林树虫清、根除蚧、根除甲等根施药剂进行防治,操作方便、效果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