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小叶黄杨、雀舌黄杨等黄杨类绿化树种的引进与普及,黄杨绢野螟在多地严重暴发,使绿化工作蒙受重大损失,城市环境受到污染,需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其防治,控制其进一步扩散蔓延。

我们可以看到小叶黄杨的叶子上缠绕着很多丝状物,像是被蜘蛛网似的白丝笼罩着,丝上还粘有一些虫子粪便(黑色颗粒物)。虫子多时整个植株的枝叶上,密密麻麻到处都是,小叶黄杨卷叶野螟的幼虫食害嫩叶和叶片,经常吐丝缀合叶片,使受害叶片出现焦枯的状况。该虫暴发时叶片可被吃光,造成黄杨成株枯死。
一、发生规律
年发生世代数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异,华北地区一年发生3代,翌年3月下旬开始出包危害,主要危害黄杨科植物。初孵幼虫于嫩叶叶背取食叶肉;2龄至3龄吐丝将叶片、嫩枝缀连成巢,于其内食害叶片呈缺刻状;3龄后食量增加,取食范围扩大,受害严重的植株仅残存丝网、蜕皮、虫粪,少量残存叶边、叶缘等;幼虫昼夜取食危害,4龄后转移危害;性机警,遇到惊动立即隐匿于巢中,老熟后吐丝缀合叶片作茧化蛹。


二、防治方法:
1、结合肥水管理,保护和利用好天敌;
2、此类害虫大部分具有群集性,可人工摘除虫叶;
3、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4、生物防治和天敌防治,如Bt制剂,赤眼蜂,小茧蜂,黑卵蜂等;
5、药剂防治,根据不同的生活习性,用1.2%烟参碱乳油、20%除虫脲悬浮剂“淇林®树虫一次净”、“淇林®捕杀净”“淇林®战虫”、“淇林®根除净”等产品进行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