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茸毒蛾亦称茶叶褐毒蛾、茶青带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国内分布于四川、云南、台湾及广东、福建等地区,危害海枣、华棕、假槟榔等棕榈科植物。沁茸毒蛾主要以幼虫危害为主。3龄后幼虫分散危害,白天栖伏于叶的背面,到夜晚开始取食。将植株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整个叶片只剩下光秃秃的叶柄。茧结于叶片上。
该虫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台湾、广西、广东、福建、云南、四川等地,在广东一年发生6代,每代34-46天。
防治措施:
可人工摘除并销毁卵块和虫茧;也可在幼虫发生期,及时喷布90%敌百虫原液1000倍液,或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或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淇林树虫一次净800-100倍液,或淇林战虫1000-1500倍液,或淇林捕杀净600-800倍液进行防治。建议在杀虫剂中加入淇林高硅提升药效,耐雨水冲刷。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防治时,需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才能保证药效。也可根施或滴注淇林根除净进行防治,一次使用持效期可达6-12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