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以菌丝体在大叶黄杨的被害组织内或芽鳞间越冬。翌春在大叶黄杨展叶和生长期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感染,成为病害初次侵染的菌源。病菌在寄主枝叶表面寄生,产生吸器深入表皮细胞内吸收养分,每年春夏季和秋季产生大量孢子多次侵染叶片和新梢。
防治方法
1、注重改善大叶黄杨的生长环境,使之通风透光。
2、合理灌溉、施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能力。
3、药剂防治:25%粉锈宁800~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淇林®净白”1000~1500倍液或“淇林®粉锈清”1000-1500倍液均匀喷雾;在发病较严重或发病高峰期,可间隔2~3周再重喷一次,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