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银潜叶蛾,属鳞翅目,潜叶蛾科,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东等地主要危害各种杨树、柳树等。幼虫在叶肉内潜食,叶面出现潜道斑,严重时整个叶片密布弯曲的潜道痕,造成全株叶片枯黄破裂,常引起早期落叶,是幼树上重要的害虫之一,影响杨树正常生长与光合作用。
»发生规律
华北地区一年发生4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和蛹在地表和落叶中越冬,翌年柳絮飞扬期成虫羽化,成虫飞翔能力不强,有趋光性,将卵产在叶片上。6月中、下旬幼虫孵化,初孵幼虫即咬破叶表潜入叶肉取食危害,叶片出现弯曲痕道,潜道较宽,银白色,中间有深褐色细线。6~10月为幼虫危害期,10月间老熟幼虫在潜道末端吐丝将叶向内折褶,做蛹室化蛹,成虫羽化后越冬,寒潮早来时,来不及羽化的则以蛹越冬。
»防治方法
1、清扫枯枝落叶:根据该害虫冬季在地面越冬的特点,清理枯枝落叶,集中烧毁,降低虫口密度。
2、灯光诱杀:根据成虫的趋光性,可在4月底架设黑光灯诱杀成虫。
3、药剂防治:使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5%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500~2000倍液、淇林树虫一次净800-1000倍液、淇林战虫1000-1500倍液或淇林捕杀净600-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也可根施淇林根除净或者滴注淇林淇悦或淇林根除净(滴注型)进行防治,一次使用持效期可达6-1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