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枯叶蛾,中文别名为柳星枯叶蛾、白杨毛虫、杨柳枯叶蛾,白杨枯叶蛾等。鳞翅目,枯叶蛾科。幼虫主要寄生杨、柳、栎、苹果、梨、杏、桃、李、樱花、梅花等。特征:侧面看酷似枯叶。危害征状:以幼虫蚕食叶片,造成残缺不全。
形态特征
成虫:为中型蛾子。雄虫翅展40~60毫米;雌虫翅展57~77毫米;体翅黄褐色,前翅顶角特长,外缘呈弧形波状纹,后缘极短,从翅基出发有5条黑色断续的波状纹,中室呈黑褐色斑纹;后翅有3条明显的黑色斑纹,前缘橙黄色,后缘浅黄色。前翅散布有少数黑色鳞毛。以上基色和斑纹常有变化,或明显或模糊状,静止时从侧面看形似枯叶,故名为枯叶蛾、
幼虫:体扁平,青灰色,密被纤细长毛,白天常常紧贴在树皮上不易发现。
蛹:红褐色,茧灰白色。
发生规律
1~2龄幼虫群集取食,将叶片吃成缺刻或孔洞,3龄以后分散危害,老熟幼虫吐丝线叶或在枝干上结薄茧越冬。一年发生3-4代,以幼龄幼虫在树枝、枯叶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取食叶片危害,4月中旬至5月中旬结茧化蛹。各代幼虫分别于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中旬,9月中旬至10月上、中旬孵化危害。各代成虫分别于5月上旬至6月上旬,7月上旬至8月上旬,9月上、中旬至10月上旬羽化。卵多产在叶面上,11月幼虫开始越冬。此幼虫为园林危害较严重,猖獗时,短期内能将整个林木叶片吃光,严重影响林木生长。
防治方法
1、林业技术防治
(1)营造针阔混交林,合理密植,保持一定郁闭度,以抑制蒙古小标毛虫发生。
(2)加强经营管理,隔年进行垦复,补植稀疏残林并施肥,适当疏伐和修剪密度过大的林地。
2.人工防治 人工搞卵,人工捕杀幼虫,人工采茧,人工捕杀成虫。
3.灯光诱杀
4.生物防治
(1)松毛虫赤眼蜂12万头/亩,可防治权小毛虫幼虫;
(2)白僵菌、松毛虫杆菌防治白杨枯叶蛾幼虫。
5、化学防治
使用50%敌敌畏乳油 1000—1500倍液;50%二澳磷乳油 3000倍液;40%乐果乳油 1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磷胺乳油 50%磷胺乳油 2000倍液;25%苏脲1号胶悬剂 3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 1000倍液或25%杀虫眯水剂 100一200倍液等进行防治。特别推荐使用树虫一次净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