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目天蛾为鳞翅目,天蛾科。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江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地。寄主:杨、柳、梅花、桃花、樱花等多种绿地植物。低龄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稍大常将叶片吃光,残留叶柄。
发生规律
东北、华北年生2代,河南3代,均以蛹在土中越冬。2代区5月上旬~6月上旬羽化,交尾产卵,卵期约20天,第1代幼虫6月发生,7月老熟人土化蛹,蛹期20天左右,7月下旬~8月下旬羽化;第2代幼虫8月始发,9月老熟幼虫人土化蛹越冬。咸虫昼伏夜出,具趋光性,卵多产于叶背。幼虫多在叶背或枝条上栖息,老熟后下树入土化蛹。天敌有小茧蜂。
防治方法
1、园林技术防治
①冬季翻土,蛹期可在树木周围耙土、锄草或翻地,杀死越冬虫蛹。
②利用幼虫受惊易掉落的习性,在幼虫发生时将其击落,或根据地面和叶片的虫粪、碎片,人工捕杀树上的幼虫。
③幼虫入土后或成虫羽化前,在寄主周围地面喷施50%辛硫磷或撒施地虫净,以毒杀土中虫蛹。
2、物理防治
利用天蛾成虫的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成虫。
3、生物防治
幼虫3龄前,可施用含量为16000IU/毫克的BT可湿性粉剂1000至1200倍液,让天蛾幼虫中毒后在树上慢慢死亡腐烂,不直接往下掉到地面,既保护各种天敌,又防止污染环境卫生。
4、化学防治
3至4龄前的幼虫,可喷施20%除虫脲悬浮剂3000至3500倍液,或25%灭幼脲悬浮剂2000至2500倍液,或20%米满悬浮剂1500至2000倍液等仿生农药。虫口密度大时,可喷施50%辛硫磷2500倍液,或2.5%功夫菊酯乳油2500至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00至3000倍液等药物,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特别推荐使用淇林新植保树虫一次净800-1000倍液均匀喷雾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