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胶病是桃、杏、李、大樱桃等最重要的枝干病害,一旦患上此病便开始流胶,树势渐衰。造成流胶的直接原因是树体枝干创伤口,如机械损伤、冻伤、日灼、修剪过重、药害等造成的伤口。第二个原因是病虫危害、真菌和细菌侵染导致树体多处流胶。第三个原因是生理病害引起流胶。

»生理性流胶:主要发生在主干和主枝上。雨后树胶与空气接触变成茶褐色硬质琥珀状胶块,被腐生菌侵染后病部变褐腐烂,致使树势越来越弱,严重者造成死树,雨季发病重,大龄树发病重,幼龄树发病轻。
»侵染性流胶:主要为害枝干。病菌侵染当年生枝条,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散发生分生孢子,随风而传播,多从伤口和侧芽处入侵,出现以皮孔为中心的瘤状突起,当年不流胶,具有潜伏侵染特征,次年瘤皮开裂溢出胶液,发病后期病部表面生出大量梭形或圆形的小黑点,1年有2次高峰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1次,8月下旬至9月上旬1次,这是与生理性流胶的最大区别。特别是雨天从病部溢出大量病菌,顺枝干流下或溅附在新梢上,从皮孔、伤口侵入,成为新梢初次感病的主要菌源,枝干内潜伏病菌的活动与温度有关。当气温在15℃左右时,病部即可渗出胶液,随着气温上升,树体流胶点增多,病情加重,且土壤粘重、酸性较大、排水不良易发病。

流胶病一般在4~10月间发生,气温、降雨、栽植条件与栽培管理水平、品种、树龄、树势等与流胶病的发生相关。雨季特别是长期干旱后偶降暴雨,流胶病严重。树龄大的流胶严重,幼龄树发病轻。防止流胶病应以促进树体正常生长发育,增强树势为中心,并注意避免各种伤口。因流胶病原因较为复杂,故要以预防为主,进行综合防治。

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桃树的抗病能力。
对病树多施有机肥,适量增施磷、钾肥,中后期控制氮肥。合理修剪,合理负载,协调生长与结果的矛盾,保持稳定的树势。雨季做好排水,降低湿度。适时夏剪,改善透风透光条件,同时防治好其它病虫,特别是枝干害虫,减少病虫伤口和机械伤口。树体出现伤口后应及时用石蜡、油漆或对伤口愈合涂抹剂伤口进行处理。
2、消灭越冬菌源:在最冷的12月份至1月份进行清园消毒,刮除流胶硬块及其下部的腐烂皮层及木质,集中起来烧毁,然后喷中药杀菌剂流腐净150-200倍液+高硅,消灭越冬菌源、虫卵,同时还可预防冻害、日烧发生。
3、树发芽前,树体上喷中药杀菌剂流腐净150-200倍液+高硅,杀灭活动的病菌。
4、涂抹防治:先用刀将病部干胶和老翘皮刮除,再用刀纵横划几道(所画范围要求超出病斑病健交界处,横向1cm,纵向3 厘米;深度达木质部),并将胶液挤出,然后使用流腐净5-10倍液+高硅,对清理后的患病部位进行涂抹,一般涂抹2次,间隔5-7天,必要时,在流胶高峰期再涂抹一次。
5、生长季适时喷药:3月下旬至4月中旬是侵染性流胶病弹出分生孢子的时期,可结合防治其他病害,喷流腐净150-200倍液+高硅进行预防。5月上旬至6月上旬、8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侵染性流胶病的两个发病高峰期,在每次高峰期前夕,每隔7-10天喷1次流腐净150-200倍液+高硅等,连喷2-3次,喷药次数根据病情而定。

使用前效果图

使用前效果图

使用流腐净后效果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