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株生长前期:
植株定植后至大量侧芽萌发出土之前,一般为10月下旬至次年2月中旬,不需要特别追施肥料,植株定植后,根系自身有一个调节恢复过程,土壤中基肥的营养成分可满足需要。如果施肥不当,会损伤根系,影响后期生长。
植株生长旺盛期:
根茎顶端在土壤中延伸生长,根茎上的隐芽随着根茎的延伸而大量萌动,露出土面,株丛逐渐扩大,外界条件适合其生长及花芽分化,并进入产花期。生长旺盛期一般在2月下旬至6月上旬。2月下旬至3月上旬施用1次硫酸六出花铵、硝酸钾或尿素等氮肥,促其营养生长;3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产花的盛期,此间每隔2周-3周追施1次肥料,氮、磷、钾三要素的配比为3:1:3,肥料的种类以尿素、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硫酸氨为好。同时也可每周1次用0.2%的磷酸二氢钾追肥。在肥料使用过程中,要考虑肥料对土壤酸碱度的影响,土壤PH值偏高会影响根系对铁离子及镁离子的吸收利用,导致叶面变黄。可及时喷施螯合铁盐、硫酸镁的水溶液,浓度为0.1%-0.2%。
植株半休眠期:
夏季高温、强光照的条件下,植株生长受到抑制,处于半休眠状态,此时期花的产量及质量明显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要减少施肥次数。在8月下旬-9月上旬天气转凉后,若管理适当,植株可迅速恢复生长,并且有一定的产花量。4.温度:新栽植株在定植后1至2个月内给予适当低温(不低于5℃),对根系的复 壮及植株的恢复很有益;生长季节温度维持在8℃-15℃;夏季最好使土温保持在20℃左右。当温度升高至25℃以上时,叶节疏、茎叶软,影响切花的产量和质量,不利于植株更新生长;温度升高至35℃以上时,植株处于半休眠状态。植株最适宜的花芽分化温度为20℃-22℃,夏季为了防止土壤温度过高,可在地下埋 设供水管、珍珠岩等来达到降温的目的。同时加强通风,增加空气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