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又被称为离草、将离,是一种与牡丹长得很相似的草本植物。芍药被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芍药花瓣呈倒卵形,花盘为浅杯状,花期为5~6月,其花色有白、粉、红、紫、黄、绿、黑和复色等,花径10~30厘米,花瓣可达上百枚。
生长习性
喜爱光照,耐旱。芍药植株在一年当中主要表现为生长期和休眠期的交替变化。其中以休眠期的春化阶段和生长期的光照阶段最为关健。芍药的春化阶段,要求0℃低温下,经过40天左右才能完成.然后混合芽方可萌动生长.芍药属于长日照植物,花芽要在长日照下发育开花,混合芽萌发后,若光照时间不足,或在短日照条件下通常只长叶不开花或开花异常。
栽培技术
1.分株法
(1)分株时间:中国有农谚“春分分芍药,到老不开花”之说。芍药分株适期一般较牡丹为早,菏泽的农谚“七月芍药,八月牡丹(指农历月份)”,是说在菏泽,从8月底芍药就可以分株了,直至9月下旬(处暑至秋分)。而扬州在9月下旬到11月上旬分株。分株苗经三四年生长又可再次分株。年久不分,会因根系老朽,植株生长衰弱,开花不良。
(2)分株方法:分株时要小心挖起肉质根,尽量减少伤根,挖起后,去除宿土,削去老硬腐朽处,用手或利刀顺自然缝隙处劈分一般每株可分3~5个子株,每子株带3~5个或2~3个芽;母株少而栽植任务大时,每子株也可带1~2芽,不过恢复生长要慢些,分株时粗根要予以保留。
(3)后期管理:栽植深度以芽入土2cm左右为宜,一方面若过深则不利于发芽,且容易引起烂根,叶片发黄,生长也不良,另一方面过浅则不利于开花,且易受冻害,甚至根茎头露出地面,夏季烈日暴晒,导致死亡。
2.根插法
利用芍药秋季分株时断根,截成5~10厘米的根段,插于深翻并平整好的沟中,一般沟深10~15厘米,在上面覆5~10厘米厚的细土,浇水一直到浇透为止。
注意事项
1. 排水要好:芍药喜凉爽气候,具有春发芽、秋生根的特性。在夏季,植株呈半休眠状态,喜欢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忌盐碱土。由于芍药是肉质根,耐旱但怕积水,土壤板结积水很容易使芍药肉质根腐烂,所以低洼地、盐碱地均不宜栽培。地栽宜选择凉爽阳光充足之地,盆栽忌浇水过多。入冬至早春的整个休眠期,土壤都应保持湿润,不可太干,但排水要畅通,忌积水,否则地下块根易腐烂致死。
2.换盆:芍药可结合分株一两年换盆一次,换盆时应多保留些宿土。如株丛不大,就不要分株。
3.浇水和施肥:芍药在植株生长期间特别是现蕾期和开花期不可缺水。同时,要及时疏蕾,侧蕾出现后应摘去,以便养分集中,促使顶蕾花大。花凋谢后,应及时剪去花梗,以免结籽,消耗养分。芍药花谢后半个月,即6月下旬要进行施肥,以及时补充芍药开花期所消耗的养分,为芍药进入第二个旺盛生长期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