锈病危害植物的叶、茎和果实。
(1)为害叶片及花茎。开始在叶片及花茎上产生泡状斑点(病菌和夏孢子堆)。初被表皮覆盖,后表皮破裂散出黄褐色粉状的夏孢子。有时很多孢子堆合并成一片,表皮翻卷,叶面上铺着一层黄褐色粉状夏孢子。在夏孢子堆周围失绿而呈淡黄色,严重时整个叶片变黄,甚至造成全株叶片枯死,花梗变成红褐色,花蕾干瘪或凋谢脱落。
(2)主要为害叶部,也为害茎部。开始在叶上产生淡黄色小斑点,后变褐色,隆起呈小脓疱状,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末。后期在叶片和叶柄及茎上,长出深褐色或黑褐色椭圆形肿斑,破裂后露出栗褐色粉状物。严重时可造成全株叶片枯死,在菊花等花卉上发生较重。
(3)次春病菌从嫩茎及叶基反面叶脉侵入植株,5月叶面上出现橙黄色夏孢子堆,后产生黑褐色冬孢子堆,严重时叶片全部受害,叶背布满一层黄粉,叶片焦枯,提早脱落,严重影响生长和发育,多发生在玫瑰、蔷薇等花卉上。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不偏施氮肥;土壤湿度大,要及时排水;温室内经常开窗通风,降低湿度。(3)发现病叶和病枝及时剪除,集中烧毁。(4)发芽前喷3-4波美度石硫合剂。生长季节喷洒代森铵可湿性粉剂、多菌灵或“淇林粉锈清”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