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瘿蚊昆虫名,为双翅目,瘿蚊科。寄主是梨树。在中国主要梨区均有发生,以幼虫为害梨芽和嫩叶。芽、叶被害后出现黄色斑点,不久,叶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疙瘩,受害严重的叶片纵卷,提早脱落。
发生规律
武汉地区一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翘皮裂缝或树冠下2-6厘米的表土层中越冬。翌年3月化蛹出土,成虫产卵于嫩叶上。据观察,每头雌虫可产卵几十粒至100余粒。成虫寿命短,只几十小时。卵孵化后,幼虫吸取梨叶汁液,将梨叶从叶外缘纵卷成紧筒,叶片变脆,幼虫经13天左右老熟,又入土化蛹,出土产卵。但老熟幼虫脱叶要有降水才能脱叶入土或爬到树皮裂缝中,所以雨水能影响梨瘿蚊为害的程度。无雨水,既不脱叶,也不在叶内化蛹。入土后化蛹,也要求有15%-30%的土壤含水量,过低不能化蛹,超过35%化蛹率低,即使化蛹,成虫羽化率也很低。羽化的成虫生命力也弱。
防治方法
1、成虫羽化出土前,树冠下地面撤施敌百虫、西维因毒土、40.7%乐斯本600倍液、或地虫净杀虫。
2、冬季深翻土地。
3、及时摘除虫叶,集中烧毁。
4、大量发生时,叶面喷施吡虫啉1000倍液或树虫一次净800-1000倍液均匀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