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为害茎部。茎节初现淡黄色至黄褐色水渍状不定形褪绿斑,病健部分界不明显,病斑扩大后变为红褐色,患部逐渐软化腐烂,后仅留一层干枯的皮或只剩茎髓,终至全株腐烂枯萎,近地际部的茎节腐烂迅速,湿度大时患部可现粉红色霉状物,即分生孢子丛和分生孢子。
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患部组织或遗落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溅射传播,从伤口侵入致病,病部上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早春和初夏阴雨连绵,昼暖夜凉的天气有利发病。植地低洼积水,田间郁闭高湿,茎节受蛞蝓为害伤口多,或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会加重发病。
防治方法:
1、增施磷钾肥,避免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
2、及时挖除病茎节,彻底清除病残物烧毁。
3、发病时,用淇林®腐菌灵灌根并结合喷雾,能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