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低温、高湿性病害,容易在冷凉、湿润地区发生并造成大的危害。但这类地区又是发展优质猕猴桃且生产成本低的理想生态环境。猕猴桃溃疡病菌致病力较弱。因此,其发生必须首先要有伤口的出现,如冻伤、雹伤、擦伤、剪口伤、裂皮等,溃疡病病菌才能从伤口侵入发病。
发病规律
2月初在多年枝干上出现菌脓白点,自粗皮、皮孔、剪口、裂皮等伤口溢出,并迅速扩散变乳白色,自后变红褐色。3月末以后,溢出的菌脓增多,病部组织软腐变黑,枝干出现溃疡斑或整株枯死,成熟新叶出现褐色病斑,周围组织有黄色晕圈。6月后发病减轻,夏、秋、冬季处于潜伏状态。
防治方法
1、检疫:加强苗木检查,严禁从病区调运苗木、接穗和插条,防止远距离传播。
2、农业防治:①因地制宜选育引进抗病品种。②重视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综合抗病能力。以有机肥为主,平衡施肥,施足基肥,特别是采果后施好追肥,叶面喷施新高脂膜增强肥效利用率,培养健壮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③适时修剪和绑束枝蔓,剪除病枝、病叶等病残体,并集中带出果园烧毁,防止病原的扩散,减少病原的越冬基数。④合理挂果,科学管理。根据树势确定适度负载量,搞好疏蕾、疏花和疏果工作,保持健壮树势,提高抵抗溃疡病的能力。
3、药剂防治:①喷雾 在病害发生前和初期,选无风晴天用流腐净150-200倍液对树干及枝干等部位均匀喷雾,以喷匀而药液不下流为宜;②涂抹 当病害已经发生时,选晴天先用工具将病部刮除,露出生长健壮部位,然后用流腐净原液或稀释5-10倍用毛刷对病部进行涂抹,在发病高发期最好间隔5-7天再涂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