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径在20cm以上落叶乔木和胸径在15cm以上的常绿乔木,称为大树。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日益关注,“花园城市”、“生态城”等理念的提出以及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大树移植已成为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大树移植后技术要求高,且大多乡土树种属野生种(移植涉及到引种适应问题),造成了移植后的成活难,养护难,不但影响城市绿化质量,而且造成多资源的巨大浪费。现就大树移植过程中两个极重要的关键环节——种植与成活期养护管理中一些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提出一些实践上的新方法,与同行分享。
一、探究移栽死亡之因
1.栽植成活原理
正常生长的树木,其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之间存在着一定比例的平衡关系,尤其是根部与土壤的密切结合,才能使植株维持以水分和养分代谢为主的生理平衡。当植株被掘起后,丧失了大量的吸收根,并且全部或部分地脱离了原来的土壤环境,造成植株体内以水分代谢为主的生理平衡关系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严重时就会威胁到植株的生存。但植株本身具有关闭气孔等减少蒸腾的自动调节能力,并且在移植后根系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在适宜条件下能逐渐恢复根量,增强吸收能力,恢复树势得以成活。因而在栽植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和外部条件的作用,维持和恢复树体以水分代谢为主的平衡是移栽成活的关键。
2.移栽死亡原因
移栽植株的死亡是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内因
①根系损伤 移栽植株由于吸收根系被损伤和减少,根冠比失调,破坏了植株水分代谢平衡,从而导致其死亡
②根系再生能力 根系再生能力强,能尽快再生吸收根,满足树木生理平衡,则能成活。反之,再生能力弱,影响树木对水分及养料的吸收利用,植株失去生理平衡而死亡。
③年龄 树木树龄大,移植后树势难以恢复,故大多古树名木不到万不得已,很少移植,多原地进行树势复壮处理。树龄小,移植后恢复快,易成活。
(2)外因
①生态因子改变 由于各种生态因子,如土壤因子、气候因子和水分因子的改变,植株对新环境适应能力的大小,以及生活习性的调整等需要一个过程。
②技术问题 栽培管理是影响大树移植成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往往由于工程量大,施工时间短,且施工时间多在非移植大树最佳时间等原因,造成劣质施工,管理疏忽,使许多大树由于栽植技术草率,植后浇灌、追肥打药等跟不上而大量死亡。
基于上述原因,在掌握适地适树(如多选择乡土树种,按树种生态习性于阳则阳,于阴则阴,于水湿则水湿,于旱则旱等)的原则下,才能保证大树移栽成活率的提高。
二、探寻移栽救亡之法
1.解决根冠比失衡致死新法
现今大树移植时,往往为了工程快速验收,保持优美树形,除病虫枝、徒长枝等外,很少修剪,从而造成根冠比大幅失衡。为解决此问题,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移植来提高成活率。
(1)粗根环状剥皮及劈根夹石二合一法
大树根系正处于离心生长趋向或已经达到最大根幅,而骨干根基部的吸收根系多离心死亡,多数吸收根主要分布在树冠投影附近,而移植所带土球不可能这么大。对于树冠,为保持其原有优美姿态,也不进行过多修剪,因此,只有采取在所带土球内用预先促发新根的办法为代谢平衡打下基础。
对于预先计划移植大树,可在施工前15d左右采用该法处理。该法是断根缩坨的改进,即以树干根茎处为圆心,以胸径2.5~4.5倍距离画圆或画方,从圆外挖宽3O~50cm,深6O~100cm(视根深浅而定)的环状沟。于土球壁处,行宽约10cm的环状剥皮,并用类似起子的尖硬而口锋利的工具,于根中部穿过,裂口尽量向根茎方向,在根茎夹用硫酸铜液消过毒的小石子,并在剥皮处及裂逢处涂抹ABT生根粉(液),有利促发新根、产生愈伤组织。
注意:除了细根,所有粗于1cm以上的粗根包括主根均不切断,只作环剥裂根处理,填入配制好的疏松保水基质,以利于快速生根(如珍珠岩:腐殖土=1:1或沙+腐熟稻壳或锯木=1:2),适当踏实至平,并灌水。由于粗根未切断,不需立架支撑,树木不会倒伏,移植断根时注意保护好愈伤组织及新根,切口要平滑并涂防腐剂,挖掘时挖坑要比原挖痕扩大lO~15cm,按大树挖掘包装方法取苗到指定位置定植即可。
(2)基部环剥促根法
基部环剥促根法是针对大树移植时,不论带土球移植还是裸根移植,均切断了大部分吸收根系,造成根冠比失调,吸收水分远小于树体蒸腾而大量死亡这一情况。大该法对古树名木、难移栽树木如华山松、柿、山楂、金钱松、冷杉、珙桐等以及会影响水土流失的野生古树等有较高实用性。
此法必须有详细的移栽计划,往往要提前1~3年进行处理,效果才佳,即在预移植前1~2年,先用利刀顺树根方向距地表4O~10cm处(在水土易流失处,对一般树种,割环可高一些,生根后从地表据断移栽)削去木栓层至树皮具活细胞处,再用环割刀从大树基部环割上下2圈至木质部,宽10cm左右,剥掉树皮,露出木质部,用ABT生根粉等涂于环剥处,增加伤口生长素浓度,在高于伤口20cm处培田园土,浇透水用薄膜从覆土处环树基扎紧覆盖,待切口处长出新根后即可用常法移栽。
(3)接穗苗接根法
该法在银杏大树移植时曾有报道,其他大树移植未见报道。笔者曾对已定植大树(云南松、山楂等难移植大树及特型树等)采用此法,取得较大成功。利用常规移植加该法,能增大根系吸收能力,提高成活率,并可较常规法提前1~2年恢复树势。
选直径0.5~1cm生长健壮的盆苗或袋苗,地上部分留45cm左右剪去梢部,断面削成5cm长马耳形楔形面,背面削一略小的削面,采用倒“T”形插皮接法,在移植大树根颈以上3O~40cm处,间隔5~8cm左右接入“接穗苗”(带根的接穗),用蜡和薄膜条封口缚紧,再覆一宽50cm左右的防水薄膜,防止接口进水即可。由于接穗苗不脱盆或袋,生长正常,可立即向移植大树输送水分及养料,协调根冠比,尽量保持植株体内以水分代谢为主的生理平衡,从而提高成活率,提前恢复树势。
2.解决根部水、气失调致死新法
除了根冠比失调外,另一些导致植株水分代谢为主的生理失衡原因是浇水量远远大于根系吸水量而导致根系呼吸不畅所致的死亡,在大树移植中亦占极大比重,为解决该问题,可采取以下办法解决。
(1)借用盆桩养护法
树木盆景下山古桩,往往根系较弱,多千疮百孔,水分及养料远输线少,但种植者通过以下种植方法,可极大提高桩苗成活率。
用沙袋或边皮板木箱或水果竹框种植下山桩,多用素沙、苔鲜加少量珍珠岩或蛭石作基质,以满足根系对水分及空气的需求,提高了古桩成活率。笔者在大树移植时借用此法,在设计时利用景石围树植穴状,既造景又可满足忌水湿大树的根部对环境的需求,以提高成活。当然种植土可稍作变化,用沙(或草炭土) +红泥+腐殖土=1:4:1以降低成本。
(2)深挖浅埋法
树木根系多分布于距地表4O~30cm处,但过去往往只考虑移植树不倒伏而对根部环境不了解,多深植,造成根系呼吸不畅或浇半干水、表土水或穴内积水导致根腐或缺水而死亡。针对这种情况,采用深挖浅埋法,可解决这些问题。
按种植标准挖穴,回填表土或配置种植土至坑口10~20cm处,踩紧浇透水让其自然沉降3~5d后再定植大树,定植时如沉降过多,应加土夯实,以防植后沉降,影响成活。定植时栽植深度要与原根茎平齐,以缩短缓苗期,利于成活,种植后围堰高出地表到根茎上10cm左右,分层夯实,让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立三角支柱,以防树木倒伏,该法透气保湿,有利于根系呼吸,不易积水,根系周围土壤潮而不润,伤口愈合快,利于发生新根。
(3)微地型抬高法
对于松、银杏、白兰、山楂、雪松、珙桐等忌水湿的树种或易积水以及地表水高处,可结合设计作地型抬高处理,使地形成丘陵状,于丘陵高利于排水处按设计要求植树,既可丰富景观效果,又能满足移植大树根系对水分及气候的需求,利于成活。
(4)其它方法及措施
以上方法结合使用,效果更好。当然以下种植措施在移植时也不容忽视:
①编号定向,即起树时用油漆标注树木南侧(阳面)并编号,使移栽时能对号入座,既提高工作效率,又不改变树木原向阳面与向阴面以使其尽快适应新环境。
②用客土或移植大树原生长处土壤即母土,加适量草炭作定植土(草炭土可使土壤形成团粒结构,增强透气性,促进根系活力,雨季能迅速排涝,免遭沤根),草炭用量为10kg/株。这可改良局部粘重土、建筑土等不适土壤,对于有菌根树种,如松等可用起苗时根系周围土作客土,以增加其菌根菌数量,提高成活;
③树体或叶面喷施保水剂,控制叶面蒸腾,根部灌或涂蘸生根粉(如ABT,GGR6等)或喷0.05%的阿斯匹林液等生根促进剂,以利伤口快速愈合,促发新根,缩短缓苗期,提高成活。
三、探讨移栽成活之管
常言道“三分种植,七分管理”,栽得再好,养得不好,将会前功尽弃。现在许多施工单位种植后,由于管理上的严重脱节,使移植后的浇灌、追肥跟不上,成为移植树木死亡的直接原因之一,所以种管必须紧密结合,我们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保湿防晒
保湿防晒包括土壤及树体保湿防晒两方面。
(1)土壤保湿
大树定植后,常环树设一直径约8O~100cm左右的土堰,堰口高8~15cm,以便于浇水,当灌足第一次定根水后,即可在堰面覆盖厚约10cm左右的稻草、碎木屑或者松针叶等,既可防止堰面由于天气干燥的原因形成土膜,阻碍根部的透气性,又可减少土面水分蒸发,降低浇水次数,这对于干旱季节移植保潮效果更好。
(2)树体保湿
移植大树,由于根冠比不平衡,可用粗1~2cm的草绳外加薄膜从根茎开始向上覆瓦式缠绕到主枝分小枝处,可防止树体水分蒸发过快、浇水过多死亡或受蛀干害虫危害,又可防止夏天太阳灼伤树皮,或冬天寒害冻伤树皮。缠绕前,用杀菌剂(百菌清)加杀虫剂(敌杀死)均匀喷洒树体,并用此混合液浸湿草绳后再缠绕,以防树皮腐坏。包裹材料应保留2年以上或让其自然脱离。
此外,树体保湿还可采用输液瓶盛葡萄糖或清水在距地30~40cm处,用针头插入木质部(18~20滴/min),给树体注水保湿,以促进大树迅速生根成活。如果树冠部修剪少,又逢冬春气候干燥时移植的大树,还可喷施防蒸腾剂,喷时注意叶背要喷均匀(气孔多在叶背),或者在树冠外围架比树高30~50cm的遮阴架,于对角支柱顶加喷雾装置,喷雾保湿。上述方法结合使用,效果更好。
2.设撑固树
刚栽大树特别容易歪倒,破坏土球,影响成活,所以树体缠好绳子后,要立即设撑固树。常用的有三角撑、扁担撑(也可变化成十字撑,增加一组与第一组撑垂直的撑即可,比较稳固)或牵绳防固(用1O~14号铁丝缚于树干,外套废胶皮管防缢伤树皮,拉向三面钉桩)等方法。
(1)三角撑 可依树木大小采用竹杆撑或木棍撑,一般加固在树干1/3~1/2处.把长2~3m,粗4~6cm两头削成马耳形的竹杆,按约120度角分列干周,下部埋入土里30cm左右,以地表成约45~6O度角固牢,上部插入革绳处并用胶皮带或布带绑紧即可。木棍撑亦用同法固定,即可防止树木被风吹摇动或动物摇动,影响根系生长。
(2)扁担撑 常用于胸径稍小的树木,在下风向以树地径为圆心,40~50cm长为半径,与树干在同一直线处打高1.2~1.5m,粗约8~10cm的桩,另用一根比两桩间距长3~5cm,粗3~5cm的杆与桩、树垂直,用橡皮带或布带绑于距桩顶2~4cm处,树、桩、杆三者固定即可。这有利于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易于生根成活。
3.给水排水
适时适量给排水,既是管理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科学节约用水的方法之一。对新定植大树可用取土器定期在树穴不同部位分别取出自地表向下到穴底处的土壤,察看含水量和土壤状况。如含水量过高,则翻土晾晒,必要时加入疏松滤水的基质如沙、草炭土等改良或挖排水沟(距树原土球外向外挖3~5条辐射状沟,宽2O~40cm,深至原土球下10~20cm,沟里放2O~40cm厚的公分石、粗炉渣等)排水。这一工序在定植时同步进行,可避免这一麻烦。
在实践中也可用比种植穴长20cm左右的钢筋,插入种植穴内检查土壤水湿情况。即每次浇水后过l~2d,插入钢筋5~10min后,抽出观看水湿情况,一般会在钢筋上有明显湿痕,大体可判断水分是过多还是过少,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4.时施肥,补充营养
新移植大树,由于吸收根系损伤过多,养分在新根系长出过程中消耗过多,加上水分供给不均,养分不能充分利用.因此及时给树体提供养分,特别是叶片保留过多或不能修剪树冠者,如松类,就十分必要了.但第一年由于根系损伤过多,吸收根系少,只能采取叶面薄施以含氮为主,加人一定微量元素或糖份(可用医用葡萄糖液)的速效肥 或用输液法及时给树体提供营养,下年同期可根据隋况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满足树木生长,迅速生根恢复树势,提高成活率。
5.及时防治病虫害
新移植大树由于树势损伤过大,树体抵抗力弱,刚萌发嫩叶容易遭受病虫害。需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抓住病虫害易发期,以预防为主,采取相应防护措施进行防治,如早期可采取夹竹桃、核桃叶浸泡液加少许洗衣粉喷施,效果较好,又不污染环境。后期则需采用百菌清或托布津加敌杀死等农药间隔7~15d,连续喷施3次,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