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兰为宿根草本,叶基生,条形至条状披针形,狭长,柔韧似兰,被广泛种植,但是在养护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根部腐烂,危害幼苗,成株期也能发病。发病初期,仅仅是个别支根和须根感病,并逐渐向主根扩展,主根感病后,早期植株不表现症状,后随着根部腐烂程度的加剧,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地上部分因养分供不应求,在中午前后光照强、蒸发量大时,植株上部叶片才出现萎蔫,但夜间又能恢复。病情严重时,萎蔫状况夜间也不能再恢复。此时,根皮变褐,并与髓部分离,最后全株死亡。
发病规律
病菌在土壤中和病残体上过冬,一般多在3月下旬至4 月上旬发病,5月进入发病盛期,其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很大。苗床低温高湿和光照不足,是引发此病的主要环境条件。育苗地土壤粘性大、易板结、通气不良致使根系生长发育受阻,也易发病。另外,根部受到地下害虫、线虫的危害后,伤口多,有利病菌的侵入。在此环境下,不仅采取播种、扦插的草本花卉易受害,采取扦插、分株、压条繁殖的月季、木芙蓉、扶桑等木本花卉也易发病。
防治方法
1、种子、插穗消毒,在接插穗的时候可以使用腐菌灵对接穗与土壤进行杀菌消毒。
2、苗床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50%多菌灵1.5克撒于地表翻入土中,或用75%五氯硝基苯3克均有良效,且可兼治猝倒病、立枯病。
3、药剂防治。用腐菌灵在苗木发生病害时可以每100毫升兑水25-30公斤整株均匀喷雾结合灌根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