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白绢病又叫白霉病。主要危害茎、叶柄基部及块茎。叶柄基部及球茎染病后,初呈暗褐色不规则的小型斑,后软化,使叶柄湿腐,植株倒伏,叶片由绿变黄。高温、高湿时病部长出一层白色绢丝状霉;并可蔓延到周围土面形成一层白色绢丝状的网膜。后期生圆形菌核,茶褐色,似油菜籽。病菌可通过叶柄基部向下蔓延,直接危害地下块茎,引起腐烂。臼绢病有时和软腐病同时发生,病部表面产生臼色菌丝及褐色菌核,内部组织软腐,多为糊状,有恶臭。
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在苗木生长期要及时施肥、浇水、排水、中耕除草,促进苗木旺盛生长,提高苗木抗病能力。
2、药剂防治:50%代森铵800~1000倍液、淇林®战菌1500~2000倍液;在发病较严重或发病高峰期,间隔一周重喷一次连续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