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易发生病害有炭疽病、白锈病、根结线虫病等。生产上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方针进行综合防治,效果较好。山药最怕落叶,保住了叶片,也就保住了山药。为了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山药保叶是首要任务。据试验及报道:8月上旬山药早期落叶可比叶片正常转黄落叶减产50%以上;8月下旬早落叶也可造成山药减产20-40%。因此一定要特别重视早期预防。
具体措施有:
1、繁殖体提纯复壮:每3-4年重新繁育更新一次,可有效防止山药种性退化,增强抗病能力。方法是:用山药茎部生长的山药豆播种在未种植过山药的地块,经一年生长后,重新繁育成栽培种;或采用茎尖培养后的脱毒种.
2、种块处理
2.1优选种块:根据翌年山药种植面积确定留种数量,在收获山药栽子时要尽量减少伤口,用2-3年的栽子或段子时应将伤口蘸石灰粉或多菌灵粉剂并充分晾晒,要妥善保管,严防冻害。
2.2精细晒种:晒种不仅能加快伤口愈合,防止病菌侵入,而且能促进山药种块的生命活动,使不定芽萌发生长出健壮幼芽。晒时应放在草苫或地面上单层摆匀,经常翻动,防止雨淋,严禁把种块直接放在水泥场上晒种。
2.3药剂浸种: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浸种或把山药栽子蘸生石灰。
3、土壤处理
3.1灭菌消毒:①土壤消毒的常用药剂是氯化苦、石灰氮、淡紫拟青霉等,一般采用注入法。每隔30厘米,用土壤注入器集中注入一穴浓度为80%的氯化苦药液(每亩大约需注入15~20升)。深度应在地下20~30厘米处,注入后要把土壤填压整平。线虫密度高的土块,每15厘米就应注入一穴。②播种前播种沟内要用灭菌星+净土灵+消蚀灵700倍液均匀喷雾;也可播种前播种沟内用50%多菌灵500倍液。
3.2施用菌肥:采取以菌制菌的办法。施用生物菌肥,培养有益菌,抑制有害菌,改善土壤环境,培肥地力。
4、健生栽培
4.1轮作倒茬:与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棉花、烟草、辣椒、胡萝卜、西瓜等不易被侵染的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
4.2消灭病残:收获后将留在田间的蔓叶等病残体集中烧毁,并深翻土壤,减少越冬菌源;
4.3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宽行窄株,改善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
4.4平衡施肥:合理施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性,氮肥过多会造成植株柔嫩,而易感病。
4.5加强田管:深沟高畦高支架,改善田间小气候;适时中耕除草,松土排渍除湿害。山药的吸收根一般在7-12条,吸收根可以产生分枝,分枝也可能再产生分枝根。若吸收根及其分支根受伤截断后,极易感染根腐病等,由于山药的根的再生能力很弱,一旦受伤吸收能力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山药的追肥一般在6月15号前完成,尽量防止伤根。中耕除草、山药塌沟也易造成伤根(山药塌沟后覆土填沟时每亩可加1.5公斤病无灾对细土均匀撒于沟内或用灭菌星+克菌灌根),若防治不当,7月底到8月上旬就会出现大量落叶,造成减产甚至绝产。
5、药剂防治
5.1前期:4月中下旬山药出苗后,若遇多雨寡照,极易出现烂根死苗,一般生产上采用灌根和叶面喷雾进行防治。可用敌克松1000倍液或代森锰锌1000倍液进行灌根。另外可用代森锰锌8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液进行叶面喷雾。
5.2后期:6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山药营养物质积累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在高温高湿下山药易发生多种病害,对产量影响极大。预防的方法是从6月下旬开始,选择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粉锈宁800倍液,每隔7-10天选用一种轮换交叉进行喷防,连防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