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蛾属鳞翅目,灯蛾科。分布广。常见的有红缘灯蛾(Amsacta lactinea 又名红边白灯蛾)、人纹污白灯蛾(Spilarctia subcarnea又名红腹白灯蛾)、黄腹麻纹灯蛾(Spilosoma lubricipeda又名黄腹星灯蛾)和星白雪灯蛾(Spilosoma menthastri)等。为害桑、柳、榆、栎、大山樱、日本晚樱、木槿、梅花、蜡梅、苹果、碧桃、蔷薇、月季、锦带花和棣棠等。幼虫取食林木、花卉和果树等植物叶片,发生严重时,常把叶片吃光,影响园林绿化效果和果品产量。
发生规律
中国东部地区、辽宁以南发生较多,河北一年发生1代,南通一年2代,南京3代,均以蛹越冬。翌年5~6月开始羽化,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成块产于叶背,可达数百粒。
防治方法
1、灯光诱杀 灯蛾类趋光性较强,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利用此方法还可以预测害虫发生情况,为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2、保护和利用天敌 如赤眼蜂、追寄蜂、小花蝽、草蛉、胡蜂、蜘蛛和益鸟等。
3、药剂防治 喷施20%灭幼脲1号悬浮剂8000倍液,或1.2%烟参碱乳剂1000倍液防治。或淇林®树虫一次净800-1000倍液,淇林®战虫1000-1500倍液或淇林®捕杀净600-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也可根施淇林®根除净或者滴注淇林®根除净(滴注型)进行防治,一次使用持效期可达6-1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