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分月舟蛾Clostera anastomosis L.又名银波天社蛾。属鳞翅目,舟蛾科。国内分布较广。为害多种杨、柳以及白桦、槐等。初孵幼虫取食叶肉,3龄后的幼虫分散蚕食全叶,只留粗叶脉和叶柄。
形态特征
成虫 雌成虫体长为18毫米左右,翅展44毫米左右,雄成虫小。体灰褐色,头顶与胸背中央呈黑褐色。前翅深灰褐色,翅面有3条白色横线和褐色波浪形纹,顶角附近略带棕黄色,扇形斑模糊,红褐色。近前缘有个暗褐色圆形斑,斑中有1条灰白色线。后翅色淡。
卵 半球形,卵表有2条灰白色线纹。
幼虫 老熟时体长为38毫米左右,头部褐色,体暗褐色。前、中胸有4个红点,中、后胸和腹部各节有对红色瘤突,腹部第一节有1个大黑色瘤状突起,第八节有4个黑色瘤状突起,其余各节为成对白色突起。
蛹 褐色。
发生规律
上海1年发生6~7代,湖南7代。以卵在枝干上越冬。少数3龄幼虫在枯枝落叶中越冬,越冬幼虫死亡率很高。越冬卵翌年4月上旬开始孵化,初孵幼虫群集叶片取食,不结苞,3龄分散取食全叶,白天爬到叶柄上。5月下旬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成虫日伏夜出,有趋光性,交尾后当天产卵。卵聚产叶背,平铺成块,每块10~100~300粒。以后基本每月1代,12月上旬最后1代成虫羽化,交尾产卵于枝干越冬。东北1年1代,以3龄幼虫在树下枯枝落叶层内作薄茧越冬。翌年5月下旬出蛰群栖危害,6月中、下旬结茧化蛹,7月上旬羽化交尾、产卵。7月中旬孵化为幼虫,8月上旬开始陆续入土越冬。南昌1年发生3~4代,以蛹越冬。翌年3~4月底羽化;2代9月下旬;3代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4代11月化蛹,全部越冬。11月下旬孵出的幼虫则不能越冬。
防治方法
1、消灭虫卵 发生严重时,冬、春季节人工树干上消灭卵块,幼虫初孵期人工摘除带有小幼虫的叶片,以减少虫源。
2、消灭成虫 利用黑灯光诱杀成虫。
3、药剂防治 发生严重时,喷施20%灭幼脲1号悬浮剂8000倍液,或1.2%烟参碱乳剂1000倍液防治。或淇林®树虫一次净800-1000倍液,淇林®战虫1000-1500倍液或淇林®捕杀净600-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也可根施淇林®根除净或者滴注淇林®根除净(滴注型)进行防治,一次使用持效期可达6-1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