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绿叶蝉又名小青叶蝉、桃小浮尘子、桃叶蝉、桃小叶蝉、桃小绿叶蝉。同翅目叶蝉科,寄主种类广泛,分布很广,中国各地多有发生。危害碧桃、梅、樱花、山茶、月季、桑、柳、李、杏、樱桃、杨梅、葡萄、苹果、梨、山楂、槟果、沙果、柑橘等叶片。成虫、若虫吸食叶、芽和嫩枝梢的汁液,被害初期叶面出现黄白色斑点,后渐扩大成片,严重时全叶变为苍白色提早脱落。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3~4毫米,黄绿至绿色,头顶中央有一个白纹,两侧各有一个不明显的黑点,复眼内侧和头部后绿也有白纹,并与前一白纹连成"山"形。前翅绿色半透明,后翅无色透明。雌成虫腹面草绿色,雄成虫腹面黄绿色。
卵 长约 0.8毫米,香蕉形,头端略大,浅黄绿色,后期出现l对红色眼点。
若虫 除翅尚未形成外,体形和体色与成虫相似。
发生规律
华北、西北1年发生4~6代,浙江9~11代,广东12~13代。以成虫在落叶、杂草丛中、树皮缝、低矮绿色地被物中越冬。翌春当气温高于10℃,桃、李、杏发芽后出蛰,飞到植株上刺吸汁液,经补充营养后交尾产卵。卵多产于新梢、叶柄或叶背主脉里。全年分别在5~6月间和8~9月或10~11月间发生2个高峰,南北各地不同。成虫连续孕卵,分批产卵,故越冬代成虫产卵期长达30天,世代重叠现象明显。若虫共5龄。成、若虫喜白天活动,均在叶背刺吸汁液或栖息。成虫无趋光性,善跳,可借风力扩散,旬均气温15~25℃适其生长发育,28℃以上或遇连阴雨、暴风雨天气虫口密度下降。若虫3龄长出翅芽后,喜爬善跳,有横走习性。
防治方法
1、于春季成虫出蛰前刮除寄主枝干翘皮,清除其周围杂草、落叶枯枝,减少越冬虫源。
2、可选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3500~4000倍液、淇林®树虫一次净800-1000倍液,或淇林®捕杀净600-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也可根施淇林®树虫清进行防治,一次使用持效期可达6-1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