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湿地里芦苇少,一刮风水鸟就大量死去,那时候一刮完风周边居住的农牧民就到湿地边捡水鸟、水鸭。”6月25日,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技术员杨长乐告诉记者,这几年保护区环境好多了,芦苇长起来了,水鸟可以在芦苇丛中繁殖、嬉戏,保护区里的物种也丰富起来了。
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变化,是新疆自然保护区近几年发展的一个缩影。截至2014年年底,全疆已建立森林、野生动植物、湿地、草原、荒漠等各种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共计52个,总面积为23.1万平方公里,约占新疆总面积的13.92%。
作为我国最大的荒漠化、沙化省区,新疆一直扎实地走在筑建“绿色生态长城”的道路上。
坚持“绿色”增长
新疆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典型代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为保护各类典型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改善新疆的生态和生活环境,我区自然保护区自1980年批准建设。经过30多年的努力,到2014年,有27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有3个保护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相当一部分保护区已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地区。“艾比湖桦树林中居住的牧民已经离开了,桦树得到养护,目前已有322株;保护区里鸟类的种类由之前的233种扩大到261种,新增加了斑嘴鹈鹕、鹈鹕、遗鸥、鸬鹚、短尾贼鸥等,还有濒危物种比如白头硬尾鸭,有七八只……”杨长乐介绍道。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恢复湿地的同时,还进行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目前已累计恢复湿地两万亩,引进民间资金1200余万元,今年还将恢复扩大湿地面积,预计恢复后将达到4万亩。近几年,我区先后投入2.5亿元实施了博斯腾湖、赛里木湖、喀纳斯湖、乌伦古湖湖泊生态保护试点。明确天山北坡经济带作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阿尔泰山地森林草原生态功能区、塔里木河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阿尔金山草原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作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促进区域、产业合理布局和科学发展。
截至2013年,我区林业系统管理的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续从国家争取到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补助资金共计11018.7万元。
我区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已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今年,额尔齐斯河可可托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塔什库尔干自然保护区拟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坚守生态红线
新疆广袤的国土面积环境成因构成复杂,沙漠盐壳、荒漠草甸、戈壁植被、山峦森林等都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地衣,一旦被破坏,很难在短期内实现自然恢复。
近年来,新疆森林公安机关开展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在每年的行动中,全区各级森林公安机关采取清查整治自然保护区,开展普法教育,调查相关企业,林区巡逻、设卡检查等措施,每年查办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百余起,督办案件数起。行动中查获和收缴各类野生动物、野生动物制品及各类作案工具,战果显著。对发生的大案要案,组成专案组驻守林区进行重点突破,先后查处了一批重大案件,成效显著。
生态红线就是保障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的生态用地和物种数量底线。自然保护区是重要的生态红线,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有效措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手段。按照两个可持续和四个坚决保护的要求,我区将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自治区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面积划定为新疆生态红线,并切实依法保护湿地红线。
自然保护区和湿地是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在国家和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被确定为禁止开发区,要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严禁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及国家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保育区、恢复区内开展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内旅游活动的监管,规范旅游资源开发行为,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确保不影响自然保护区和湿地生态功能。
目前,我区已有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通过所在地人大常委会颁布了管理条例,实现了“一区一法”,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通过所在地人民政府制定了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有效加强了保护区法治化建设,使我区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按照国家林业局的工作部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在3到5年完成保护区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