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布于河北地区危害元宝枫、五角枫等树木的林业害虫。
形态特征
成虫 分夏型与越冬型,夏型长约4、3mm,触角长过于体;胸部黑褐色,腹背灰褐色,腹面白色;前翅狭长,翅缘有黄褐色长缘毛,由黑、褐、黄、白色鳞片组成,翅中有金黄色三角形大斑1个;后翅灰色,缘毛较长;越冬型体形稍大,体色较深。
卵 扁椭圆形。
幼虫 幼龄潜叶期体扁平,乳白色,半透明,大龄幼虫卷叶期体圆筒形,乳黄色,胸足发达,腹足3对,老熟时体长约7mm。
蛹 背部黄褐色,有许多黑褐色粒点,腹面浅黄绿色;触角超过体长,复眼红色。
发生规律
北京地区一年发生3-4代,以成虫在草丛根际越冬。翌年4月上旬元宝枫展叶时成虫出现,喜食花蜜补充营养,白天潜伏在草丛中,栖息时倾斜呈"坐"状。成虫产卵于叶主脉附近,每叶片产卵1-3粒,卵期约10天。4月下旬为幼虫潜叶盛期,其后从叶尖钻出潜道,进行卷叶为害,5月上旬为幼虫卷叶为害盛期。5月、7月、9 月、10月为各代成虫发生期。
防治方法
1、清除杂草,消灭越冬虫源。
2、保护小茧蜂、蚜小蜂、姬小蜂、蚂蚁、蜘蛛等天敌。
3、于4月中旬开始加强虫情调查,发现叶片有线状潜道时,喷洒24、5%爱福丁2000倍药液或5%丙溴辛硫磷1000倍液。不要在卷叶期喷药,不仅效果不好,反而会大量杀伤天敌。特别推荐新植保杀虫剂“树虫一次净”800-1000倍液喷雾或“根除净”环施后浇水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