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按照“转型升级、提质赶超”总要求,坚持走筑牢基础、统筹攻坚、务实求精的发展路径,紧紧围绕建设富美安平的总目标,扎实推进城市竞争力。2012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县城,2014年11月 、12月分别通过省级园林县城和省级卫生县城的验收,目前,县城建成区绿地率30.91%,绿化覆盖率38%,人均公园绿地8.29平米。下面,就我县城市建设有关情况简单介绍如下:
一、以规划为引领,加快城镇化进程
按照实施“小县大县城”战略,扩大城市规模,明确县城“西生活、东生产”的总体发展格局,引入“水网城、生态城”的理念,结合安平“丝网城”属性,按照“规划县城,跳出县城”的思路,外围布局规模化农业生态、生产集中片区。县城总体规划由原来规划的2010年-2020年的25平方公里、人口23万人增加到现在的2013--2030年县城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人口42万人。发展目标:京津卫星城、国际化丝网之都、区域中心城市。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我们始终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和承载力。
(一)道路工程。2015年全县预计投资1.34亿元,实施为民街、丝网街、新盈街、西马路等22项道路工程。实施群众关注度较高的友谊巷、基地南巷、公平巷等10项小街小巷治理工程。其中正港路(北新大道-新保衡路),全长1700米,新铺设便道4080米,路沿石3400米,已施工完成。
(二)供排水工程,安平县城区配水管网改造工程,总投资1949.57万元,新建管网总长度31.81公里,县城供水支管网已全部覆盖县城建成区,管网覆盖率100%,供水普及率100%,供水水质合格率100%。新修、翻修城区排水管道2万多米,实施了全长4公里,贯通县城的新盈街排水管网改造工程。
(三)两场建设。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3万吨,年处理污水约950万吨,全县城污水处理率达95%,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了国家一级A类标准。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项目占地75亩,投资5187万元,处理能力由原来的日处理3万吨扩容至日处理5万吨。安平县环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位于安平县南张沃村,该项目总投资2882万元,占地100亩,项目总填埋容积108万立方米,有效填埋容积96万立方米。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140吨,使用年限为15年。在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2012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无害化等级评定工作中,被评为二级生活垃圾填埋场。
(四)民生事业。投资近10亿元,建成了教育园区、新县医院、陵园殡仪馆、安平县人民会堂、丝网会展中心等一批公益设施项目,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汽车站,建设了和谐家园、幸福家园等保障性住房2536套,解决了两千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三、增总量、创精品,大力实施绿化工程。
(一)公园绿地工程。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加快公园、游园的建设步伐,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规划,充分利用废弃地、社区和街头空闲地等进行园林绿化,避免重复拆建,最大限度节约土地。加快公园、游园的建设步伐,除原有为民园、中心绿化广场、平安公园、金网游园、银网游园外,先后建成了汉王公园、团结河公园、幸福游园、福慧游园等14个优质公园、游园,基本满足了市民休闲出行的要求。
(二)道路绿地工程。2015年我县预计投资1.02亿元,实施27项绿化工程,重点完成正港路、幸福路、孙犁路3条道路绿化。其中正港路(北新大道-新保衡路)段,每侧13.5米绿化带,新增绿地面积45900平米,已绿化完成。同时利用春季植树对城区18条主次干道行道树、花坛和人行道绿篱、草坪进行补植完善种植法桐、国槐、柳树等乔木5157棵,灌木17万株,促进城市绿化上档升级,推动园林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环城水系工程。北以北外环为线,西侧、南侧以西外环、团结河为线,东侧以经二路为线,大力打造环城水系,环城水系初步方案已完成
(四)园林文化工程。突出“文化+绿化”景观特色,将历史文化、人文资源与公园建设相结合,极大提升了城市品位。以丝网文化、汉王文化、孙犁文化为依托,建设了丝网博物馆、汉墓博物馆、孙犁雕像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
四、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品位
(一)加大巡查监管力度。采取机动巡查和片区巡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大市容市貌整治力度。合理规范蔬菜、水果、小吃摊点,严禁占用主要道路,全部退入室内或市场经营。严禁店外摆放,全部进店经营。流动摊点、零散摊点全部规范到指定经营场所,严禁乱摆乱放,沿街叫卖。规范管理集贸市场、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取缔王各庄农贸市场外经营的蔬菜、水果摊点,确保道路畅通。所有蔬菜、水果、小吃摊点自备垃圾容器,严禁乱泼乱倒。对不服从管理的严格按照《安平县城市综合管理办法》严厉处罚。
(二)强化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与沿街门店签订门前四包责任状6000余份,达到责任区内卫生干净整洁、绿化养护完好、市容秩序良好。建立了沿街门店垃圾收集制度,每个门店配备专用垃圾收集容器,环卫工人定时、定点上门收集。
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改善人民生活环境
(一)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县城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力度,建立了《环卫百分考核细则》、《环卫保洁制度》、《环卫清运制度》、《环卫组长管理制度》等制度。
(二)提高机械化作业能力,提升专业环卫作业水平。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对公厕、果皮箱、垃圾桶、垃圾箱等环卫设施外观干净整洁。有效发挥机械化清扫作用,机械化清扫作业由主次干道向城市出入口等部位延伸。
(三)以点带面,推动城区卫生工作。以点带面以创建为民街、中心路等主要街道500米环卫示范路段为突破口,打造为民街、中心路、和平街和汉王酒店周围路段干净整洁的样板街,力争达到“四净”(路面净、路沿净、门前净、墙根净)、“四无”(无垃圾堆、无砖石瓦块、无杂草树叶、无污泥积水)标准。
(四)加大城市环境卫生巡查制度。按照标准要求落实巡查内容,确保整洁干净。坚持执行每周五义务清扫日活动。
六、实施立面改造,提升城市形象
为了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管理,我们按照“一街一特色”的规划理念,以突出安平特色为主题,结合整体房屋结构、建筑风格、人文理念等对为民街、中心路、圣姑路三条道路进行了建筑立面改造,更换牌匾5356平米,粉刷外墙30829平米,装饰GRC立柱4352米。
七、下一步工作
(一)继续加大绿化建设投入。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创新融资渠道、加大政府投入,增加城市绿地、拓展绿化空间,加快莲花公园、环城水系绿化和新增城市道路绿化等工程建设。
(二)继续提升园林绿化水平。不断丰富和完善安平园林县城的内涵,高标准建设各类城市绿地,加快沿街立面改造,充分显现出安平县城的特点、特色和品位。
(三)健全园林绿化管理机制。按照“建管并重、管建分离”的总体思路,进一步理顺管理体系,逐步推行园林绿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为实现富美安平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