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由一种黄色短秆状的细菌侵染造成,病菌在枝条的腐烂部位越冬,翌年春天病部组织内细菌开始活动,桃树开花前后,病菌从病部组织中溢出,借风雨或昆虫传播,经叶片的气孔、枝条的芽痕和果实的皮孔侵入。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多发生在靠近叶脉处,初生水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毫米,褐色、红褐色的病斑,周围有黄绿色晕环,以后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严重时导致早期落叶。果实受害,从幼果期即可表现症状,随着果实的生长,果面上出现1毫米大小的褐色斑点,后期斑点变成黑褐色。病斑多时连成一片,果面龟裂。
发病规律
此病由一种黄色短秆状的细菌侵染造成,病菌在枝条的腐烂部位越冬,翌年春天病部组织内细菌开始活动,桃树开花前后,病菌从病部组织中溢出,借风雨或昆虫传播,经叶片的气孔、枝条的芽痕和果实的皮孔侵入。一般年份春雨期间发生,夏季干旱月份发展较慢,到雨季又开始后期侵染。病菌的潜伏期因气温高低和树势强弱而异。气温30℃时潜伏期为8天,25~26℃时为4~5天,20℃时为9天,16℃时为16天。树势强时潜伏期可长达40天。幼果感病的潜伏期为14~21天。
防治方法
1、发病期,及时清除病株残体,病果、病叶、病枝等。也可以用“菌医”1000-1500倍液均匀喷雾。
2、拉秧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及残体。
3、对保护地、田间做好通风降湿,保护地减少或避免叶面结露。
4、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适量灌水,阴雨天或下午不宜浇水,预防冻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