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害状若虫和雌成虫在枝条和叶背中脉处,刺吸汁液危害,泄蜜露常诱致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使树势衰退,引起大量落叶,严重时可致枝条乃至全树枯死。
生活史及习性1年发生1代,以受精后的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翌年3~4月开始取食,4~5月陆续产卵。每雌产卵量约为300~3100粒,产卵期较长,长达15~30天。初孵若虫多寄生在叶子上。很少寄生于叶柄、嫩枝、树干上。在叶子上固定数小时后开始分泌蜡质,至半个月左右形成星芒状蜡被,约40天左右雌雄若虫被开始分化,雄性呈星芒状,雌性呈龟甲状。7月中下旬雌雄若虫外形开始分化。8~9月为蛹期,8月下旬~10月上旬羽化为成虫,同时期雌成虫移至枝条上固定危害。在植株中,虫体主要分布在树冠外围,尤以树冠下部、徒长枝、内膛枝上最多,而树冠内层较少。
防治措施:
①做好苗木检疫:异地购苗时,一定要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手续,防止害虫人为传播。
②人工防治:在幼虫期或蜡蚧数量较少时剪除虫枝或刷除虫体。合理修剪,使其通风透光,改变介类生存环境,削弱其繁殖力,减少危害。
③药剂防治:先沿大树周围挖10-15厘米深的坑,根除蚧的药液放入盛有水的盆中(或其他器皿,但水不能少于5公斤),搅拌溶解后均匀撒施于树坑中,然后浇水,等明水阴干后覆土即可;或在介壳虫幼虫盛发期,选无风雨天气用蚧虫净800-1000倍液对着枝干上的虫体均匀喷雾,要均匀细致,不漏喷。
④保护寄生蜂等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