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与危害
又名火红斑蛾、榕树斑蛾。分布于广东、云南等省。危害榕树、高山榕、印度橡胶榕等各种榕属庭园树木,危害相当严重。
识别特征
成虫触角双栉齿状,黑色,端部灰白色。体及翅红色,前翅和后翅的臀区有1个大的深蓝色斑。胸部背面及腹部两侧红色的体毛较长。胸、腹部的腹面体毛为黑色。卵扁椭圆形,呈鱼鳞状排列。初孵幼虫呈米黄色,老熟幼虫体长17~19mm,每体节有4个白色毛突,每个毛突着生一根棕色毛。蛹纺锤形,翅芽达第五腹节,腹末缺臀棘 。
生活习性
该虫在广州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结茧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4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第一代幼虫出现危害在4月下旬至6月下旬,第二代幼虫危害在7月中旬至10月中旬,9月下旬便开始陆续结茧过冬。产卵在树冠顶部的枝条叶片上。初孵幼虫啃食叶表皮,随虫龄增大,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叶片全部吃光。老熟幼虫在树干基部附近杂草石缝或树根间隙结茧化蛹。寄生天敌有绒茧蜂和花胸姬蜂。
防治措施
1、结合冬春修剪,剪除虫卵;生长期人工捏杀虫苞、捕捉成虫等;以幼虫越冬的,可在幼虫越冬前在干基束草把诱杀。
2、沿树周围挖10-15厘米深的坑,将根除净放入盛有水的盆中,搅拌溶解后均匀撒施于树坑中,然后浇水,等明水阴干后覆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