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ThripstabaciLindeman缨翅目,蓟马科。别名棉蓟马、葱蓟马等。分布在全国各地。
寄主:已知355种,我国以烟草、棉花、大豆、葱蒜类受害最重。
为害特点:
幼虫在叶背吸食汁液,使叶面现灰白色细密斑点或局部枯死,影响生长发育。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2-1.4mm,淡褐色。触角7节。翅狭长,翅脉稀少,翅的周缘长缨毛。卵0.29mm,初期肾形,乳白色,后期卵圆形,黄白色,可见红色眼点。若虫共4龄,各龄体长为0.3-0.6mm、0.6-0.8mm、1.2-1.4mm及1.2-1.6mm。
生活习性:华北地区年生3-4代,山东6-10代,华南地区20代以上。在25-28℃下,卵期5-7天,幼虫期(1—2龄)6-7天,前蛹期2天,“蛹期”3-5天,成虫寿命8-10天。雌虫可行孤雌生殖,每雌平均产卵约50粒(21-178粒),卵产于叶片组织中。2龄若虫后期,常转向地下,在表土中经历“前蛹”及“蛹”期。以成虫越冬为主,也有若虫在葱、蒜叶鞘内侧、土块下、土缝内或枯枝落叶中越冬,还有少数以“蛹”在土中越冬。在华南无越冬现象。成虫极活跃,善飞,怕阳光,早、晚或阴天取食强。初孵幼虫集中在烟叶基部为害,稍大即分散。在25℃和相对湿度60%以下时,有利于烟蓟马发生,高温高湿则不利,暴风雨可降低发生数量。一年中以4-5月为害最重。
化学防治可选择2.5%多杀菌素(菜喜)悬浮剂1000-1500倍液、20%吡虫啉(康福多)可溶剂2000倍液、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氟虫腈、甲维盐、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每隔5-7天喷施1次,连喷3次可获得良好防治效果。重点喷洒花、嫩叶和幼果等幼嫩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