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炭疽病是油茶的主要病害,我国各油茶产区均有发生。其主要危害是引起落果,落蕾而造成减产,一般可使油茶果损失20%左右,高的可达40%以上。另外,它还危害叶芽、枝梢甚至枝干,造成落叶、芽及枝干枯死。
寄主除油茶外,尚有小果油茶、大果油茶以及茶和山茶等。
(一)症状
果实上的典型病斑为黑褐色或棕褐色圆斑。初为褐色小斑,后扩大为褐色或黑褐色斑。有不明显的轮纹。后期病斑上生有许多黑色小点,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在高湿条件下产生粘性的粉红色分生孢子堆。病果常自病斑处开裂。病斑可深入种仁,未成熟的种子上的病斑黑褐色,成熟种子上的病斑色较浅,种仁病斑色较深。
花芽及叶芽上,多在芽鳞基部出现不规则或半月形的病斑,边缘不明显,黄褐色或黑褐色,后成灰白色,内面污黄色,有时有灰黑斑纹。花芽上病斑可深入子房柄。花瓣基部病斑为黑褐色,半园形。
叶部病斑多在叶尖、叶缘形成半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常有不规则轮状细皱纹,边缘稍隆起,紫褐色。后期病斑中央灰白色,病斑上也产出黑色小点,潮湿时也有粉红色孢子堆。叶背病斑黄褐色。
春季嫩梢上病斑多在基部,呈舌状或椭圆形,褐色至黑褐色。夏、秋季以树基、树干、大枝上不定芽萌发梢病斑占多数,症状同上。在2、3年生枝条上病斑为梭形,下陷的溃疡斑。大枝和树干上为轮状大型病斑,由外向内逐层下陷,木质部灰黑色。
(二)病源:由真菌侵染引起。
(三)发病规律
江西、湖南等省一般从4月下旬至5月中旬开始发病。随着气温上升和果实的发育,病果率也不断增加,病害在7~9月为盛发期,8~9月病落果最多。9~10月花芽染病逐渐增多,病蕾多脱落。
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与温度密切相关。在15~200C时果实开始发病,27~280C时病果迅速增多。在温度适宜时,如雨水多则有利于病害分生孢子的产生和传播。尤其是夏季(6~7月)多雷阵雨,则可加重病害的发生,但如果夏季连续高温干旱病害发展缓慢,则发病就不严重。
炭疽病的发生,一般说,丘陵地区较山区重,阳坡、山脚、林缘重于阴坡,山顶和林内,成林重于幼林。偏施氮肥会增加病害的发生。林间套种间作,尤其是高秆或半高秆作物发病率也会显著增加。
(四)防治方法
应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对于丰产重病林的防治措施应以营林技术为基础,综合防治。营林技术措施包括调整林分结构,保持油茶林适宜的密度,砍除历史重病株及衰老株,补植抗病优株(幼林中的重病株也可用抗病优株嫁接换冠)以提高林分的抗病成分。进行合理的垦复,适当种植绿肥。避免套种高秆或半高秆作物,不能偏施氮肥。
防治的另一重要措施是清除病源,尽可能减少初次侵染来源,砍除重病株,在冬春结合修剪,剪除病枝并摘除病叶、病果。刮治大枝和干部病斑。刮口和工具经0.1%升汞水或75%洒精消毒,伤口涂敷波尔多液保护。
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掌握发病期,选用波尔多液1%加1~2%茶枯水;50%多菌灵可湿性粉加水500倍;50%退菌特加水800~1000倍液等,于6~9月间,特别是病果盛发期前10~15天起每隔半月喷一次。
防治措施的另一方面要注意选育抗病优良种,这是发展油茶产业,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