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性强健,耐寒冷,性喜阴湿环境,不耐强烈日光照射,要求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且肥沃的砂质壤土。玉簪对土壤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但是如果有条件,选用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效果最好。所用盆土可由腐叶、细砂、园土按体积计以1:1:1的比例配成。玉簪根部粗壮,冠幅较大,通常选用大型花盆进行定植。玉簪喜微潮的土壤环境,不耐旱,浇水不足叶片容易干尖。其对肥料需求不多,除定植刚在花盆基部施用50克左右的马蹄片等基肥外,生长旺盛阶段还应每半个月追施1次稀薄液体肥料。当植株抽生花葶后,可以适当多施一些磷肥,例如磷酸二氢钾等,这样花朵会开放得更好。它性喜环境荫蔽,不耐阳光照射,否则叶片容易泛黄。入秋后,随着气温的降低,玉簪的叶片逐渐变黄,开始枯萎,但其地下的根茎却不会死亡,等到翌年春季天气转暖后还会发芽。其喜温暖的环境,在15℃~30℃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良好。它不怕严寒,可耐-20℃的低温。因此,在我国北方绝大多数地区的阳台上都能够露天越冬。在阳台栽培中,玉簪通常不易罹病,亦很少受到有害动物的侵袭。
盆栽玉簪花,入夏后需移至遮荫处或北面阳台上,防止阳光直晒。其它生长季节放半光处,深秋之后放向阳处培养,对其生长和开花有利。玉簪花喜土壤湿润肥沃。地栽定植时要施入腐熟的厩肥作基肥,栽后浇足水。每年春季展叶后约每隔2~3周施1次氮钾结合的腐熟液肥。孕蕾期追施以磷钾肥为主的液肥,花期暂停施肥。每次施肥后都要及时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这样可促使叶绿花繁。生长季节遇天旱要注意经常浇水和松土,以保持土壤疏松和通气良好。华北等地11月上中旬以后,玉簪花地上部分枯萎,进入冬季休眠,这时应将地上部分剪除,浇防冻水,并在根际附近覆盖细沙,以防宿根受冻。盆栽要根据盆土实际干湿情况,适时适量进行浇水,以经常保持盆土湿润为宜。从新芽萌发后开始,每2~3周施1次氮磷结合的稀薄液肥,入夏后施肥以含磷钾元素的肥料为主,这对花芽分化和保持花色纯正有利。花期应停止施肥。入秋后继续追施液肥,直至地上部分枯萎前为止,这样根内营养丰富,不仅可增加抗寒力,而且有利于来年生长。盆栽玉簪可于霜降后移入室内,室温维持在2 ℃~3℃,即可安全越冬,翌年4月出室。
玉簪多采用分株繁殖,亦可播种。品种种类有狭叶玉簪,叶披针形,花淡紫色,原产于日本。紫萼,叶丛生,卵圆形,叶柄边缘常下延呈翅状,花紫色,较小,花期79月,原产中国、日本及西伯利亚。白萼,叶边缘呈波曲状,叶片上常有乳黄色或白色纵斑纹,花淡紫色,较小。为日本杂交种。
浇足浇透返青水在初春,由于经过一个冬天,土壤的含水量较低,较干旱,盐碱上返。如果此时水分供应不足,玉簪花就会因缺水或生理干旱而死亡。春天当表层土出现昼融夜冻,玉簪开始发芽生长时,一定要浇足返青水,浇水应渗透土表30厘米左右,浇水方式以大水漫灌为宜。随地表温度的逐渐升高,玉簪地上部分和根系开始加速生长。浇水次数不要过多,否则会造成玉簪的根集中于土表。有效控制水分可促使根系向下扎,有利于培养强大的根系。
病害玉簪花的主要病害是锈病、炭疽病和灰斑病。病害发生时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至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700至1000倍液,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等交替使用。每7至10喷施一次,连续喷施3至4次,防治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