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别名马缨花、绒花树,属豆科,为落叶乔木,树态自然,树皮灰棕色、平滑,枝条着生稀疏,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纤细似羽,小叶昼开夜合,故名合欢。夏季红花成簇,秀丽别致,为园林观赏之佳树。宜作庭荫树、行道树,配植于溪旁、池畔、水滨河岸最为相宜。在公园、桥头点缀两株,草坪上丛植数株,绿荫覆地,犹具特色。合欢还具有净化环境之功效,对污染性气体抗性很强,如对氯化氢和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皆有一定净化作用。另外,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其树皮有安神解郁、活血止痛、驱虫等功效;花可解郁宁心、开胃利气;合欢嫩叶富含维生素C,为佐餐之佳品。其木材可作家具、建筑等用。
1、合欢的生物学特性 合欢为温带、亚热带、热带树种,喜阳光、不耐阴,能适应多种气候条件,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瘠薄,不耐严寒、不耐涝,在湿润、肥沃土壤中生长良好,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具根瘤菌,有改良土壤功效,浅根性,萌芽力差,不耐修剪,花期较长。生长适温13~18℃,冬季能耐-10℃低温,春季萌芽较多数花木偏迟。
2、种子的采集、处理与育苗
种子的采集:合欢常采用播种繁殖,于9~10月间采种,采种时要选择子粒饱满、无病虫害的荚果,将其晾晒脱粒,干藏于干燥通风处,以防发霉。
种子处理:于翌年3~4月间,将种子作处理后方可播种。由于合欢种皮坚硬,为使种子发芽整齐,出土迅速,播前2周需用0.5%的高锰酸钾冷水溶液浸泡2h,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置于80℃左右的热水中浸种30s(最长不能超过1min,否则影响发芽率),24h后即可进行播种。利用这种方法催芽发芽率可达80%~90%,且出苗后生长健壮不易发病。
育苗:育苗方法有营养钵育苗和圃地育苗。
营养钵育苗。常用的营养土有2种:一种是焦泥灰60%~70%、园土20%~30%、垃圾或栏肥9.5%、钙镁磷肥0.5%,混拌均匀;另一种是肥沃表土90%、草木灰7%、骨粉1%、腐熟畜肥2%,捣碎拌匀。每杯播种2~3粒经过催芽处理的种子,播种后上面盖些泥灰或细土1cm,有条件的再撒上一些松针。把已播种的营养杯排成宽1cm、长度不定的畦,畦四周培土与杯等高,以保持水分,约排18万只/hm2左右,播后1周即发芽出苗。
圃地育苗。圃地要选背风向阳、土层深厚、沙壤或壤土、排灌溉方便的地方。翻松土壤,锄碎土块,做成东西向、宽1m、表面平整的苗床。播种前在畦上先施腐熟人粪尿和钙镁磷肥,再盖上一层细园土。采用宽幅条播或撒播,播种后盖一层约0.5cm厚的细泥灰,然后覆盖稻草,用水浇湿,保持土壤湿润。用种量,需移苗栽植的播45~60kg/hm2,不移苗的播30~37.5kg/hm2。播种后7d内,晴天要喷1~2次水,保持苗床湿润。幼苗出土后逐步揭除覆盖物,第一片真叶普遍抽出后全部揭去覆盖物,并拔除杂草。
3、田间管理
①定苗、除草及肥水管理
苗期要做好定苗、除草、施肥等工作。当苗高15cm左右时要进行定苗,株距15~20cm。如果田间杂草过多可进行人工锄草或化除。定苗后结合灌水追施淡薄有机肥和化肥,加速幼树生长,也可叶面喷施0.2%~0.3%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液。8月上旬以前要以施氮肥为主,用纯氮225~375 kg/hm2,后期(8月中下旬至9月间)以施用氮、磷、钾等复混肥为主,用量为600~750kg/hm2,施肥时要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不得施“猛肥”,以防肥多“烧苗”。由于合欢不耐水涝,故要在圃田内外开挖排水沟,做到能灌能排。若管理适当,当年苗高可达80cm以上。如作城镇、园区绿化之用,要分床定植,苗期要及时修剪侧枝,保证主干通直。
②移栽管理
合欢密植才能保证主干通直,育苗期要及时修剪侧枝,发现有侧枝要趁早用手从枝根部抹去,因为用刀剪削侧枝往往不彻底,导致侧芽再度萌发。主干倾斜的小苗,第二年可齐地截干,促生粗壮、通直主干;小苗移栽要在萌芽之前进行,移栽大苗要带足土球。移植时间宜在春、秋两季。春季移栽宜在萌芽前,树液尚未流动时;秋季栽植可在合欢落叶之后至土壤封冻前。同时,要及时浇水、设立支架,以防风吹倒伏。管理上每年应予修剪,调整树态,保持其观赏效果。另外,还要于每年的秋末冬初时节施入基肥,促使来年生长繁茂,着花更盛。绿化工程栽植时,要去掉侧枝叶,仅留主干,以保成活,晚秋时可在树干周围开沟施肥1次,保证来年生长肥力充足。
③病虫害防治
合欢常见病害主要有溃疡病和枯萎病。可于发病初期用50%退菌特8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进行喷洒,7~10d喷1次,连续用药2次。
虫害主要有天牛、粉蚧、翅蛾等。可用“根除净”灌根。使用方法:先沿大树周围挖10-15厘米深的坑,药液放入盛有水的盆中(或其他器皿,但水不能少于5公斤),搅拌溶解后均匀撒施于树坑中,然后浇水,等明水阴干后覆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