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源:Rhizoctonia solani Kuhn 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症状:病菌主要侵染根茎部,致病部变黑或缢缩,潮湿时其上生白色霉状物,植株染病后,数天内即见叶萎蔫、干枯,继而造成整株死亡。
发生规律:
1、主要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或病残体内越冬,土壤中的菌丝营腐生生活,不休眠。
2、在田间,主要靠接触传染,即植株的根、茎、叶接触病土时,便会被土中的菌丝侵染,在有水膜的条件下,与病部接触传染,在有水膜的条件下,与病部接触的健叶即染病。此外,种子、农具及带菌堆肥等都可使病害传播蔓延。
3、菌丝生长温限6-40℃,生长适温为20-30℃,尤以25-30℃生长最快。菌丝存活需要冷凉干燥的土壤,菌核的萌发需要高湿,一般相对湿度98%才能萌发,侵入也需要保持一定时间的自由或近100%的相对湿度。
4、田间病害的流行还与寄主抗性有关。不利于寄主生长的土壤温湿度,如过高、过低的土温,粘重而潮湿的土壤,均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可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或75%五氯硝基苯600倍,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或25%瑞毒酶与65%代森锌按1:2混合后600倍,或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或15%恶毒灵(土菌清)水剂450倍,每平方米用药3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