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每年春季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指在春季气温回升过程中,因冷空气的突然入侵而使气温明显降低,造成植物冻害的现象,园林中同样要注意倒春寒的影响!
【1】倒春寒一般发生在几月?
春季气候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乍暖还寒,这是由于一方面春季的气温日夜温差较大,另一方面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天气变化较多。而倒春寒一般出现在春季后期,指初春(一般指2月末至3月初)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
【2】倒春寒对植物的影响:
在气象学中,“倒春寒”最早来源于农业,主要指真正的春天,即气候学所说的侯(5天为一侯)平均气温超过10℃以后,由于受较强冷空气频繁袭击,气温下降较快,持续时间长达1-2个星期以上的前暖后冷,并造成大范围地区农作物受冻害的天气现象或天气过程。
对于园林植物也是一样,“倒春寒”发生时,可使正处于返青或开花阶段的露地植物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出现嫩芽失水干枯、新梢姜蔫死亡、花芽变褐变黑等现象。尤其是对如月季、雪松、龙柏、女贞、紫薇等发芽早和常绿的花木影响较大。
【3】园林中如何预防倒春寒危害?
1、浇水降温:在园林苗木开花发芽前7-10天可以浇水一次,能显著的降低地温,延迟树木发芽的时间,避开倒春寒。
2、遮盖防寒:在倒春寒来临之前,可用塑料薄膜、草帘等遮盖苗木,保留散发的地热,还能阻挡外来寒气的入侵,从而起到减轻冻害的作用。
3、培土:结合春季除草,在花木行间、株间进行浅中耕,对根部进行培土。乔木、半乔木、培土高度为4-6厘米,绿篱、灌木、藤本植物花木培土高度为2-4厘米。
4、喷施防冻霜:在倒春寒来临前喷施淇林防冻霜可以有效预防倒春寒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