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夏季,你在毛娟上见到过叶片干枯现象吗?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该如何有效解决?一起来看看!
【1】叶枯病:
发病特征: 叶枯病多从叶缘、叶尖侵染发生,病斑由小到大不规则状,红褐色至灰褐色,病斑连片成大枯斑,干枯面积达叶片的1/3-1/2,病斑边缘有一较病斑深的带;病健界限明显。
发病规律:此病常见于各类植物之中,在7-10月份均可发生,植株下部叶片发病重,高温多湿、通风不良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解决措施:秋季彻底清除病落叶,并集中烧毁,减少翌年的侵染来源;栽植地要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增施有机肥料及磷、钾肥,控制栽植密度,使其通风透光,降低叶面湿度,减少侵染机会。改喷浇为滴灌或流水浇灌,减少病菌的传播。生长季节,从6月下旬发病初期到10月间,可使用淇林田钧+植大壮喷施防治!
【2】日灼:
发病特征:杜鹃的叶片较薄、抵抗高温干旱的能力弱,如遇暴晒很容易产生日灼,引起叶片失水卷曲,慢慢整个叶片发黄,枯萎。
发病规律:杜鹃喜酸性土壤,若在碱性土壤中长势衰弱,从而易被阳光灼伤;此外,缺乏微量元素会导致杜鹃叶片发黄,降低了杜鹃抗逆能力,在暴晒下更容易发生日灼现象。
解决措施:一方面,夏季及时浇水,不仅增加杜鹃体内营养物质运输能力,同时还能给叶片降温,少量多次最好;另一方面,在夏季早晚气温不高时,叶面喷雾状水,既补充了水分又降了温;此外,还可以通过物理防晒(搭建遮阳网)的方式预防日灼危害。在遭受日灼后,可适当修剪,再喷施水溶肥(如淇林植大壮、岁赢等),严重区域可以隔7天再喷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