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九月份的到来,紫薇正面临着一场潜在的生态危机---紫薇绒蚧!这一顽固害虫正蓄势待发,以其强大的繁殖能力和对紫薇的严重危害性,成为了当前园林养护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1】认识紫薇绒蚧:
成虫:雌成虫体长2.5毫米左右,椭圆形,扁平,深紫红色,老熟时被包于灰白色绒茧中,外观如白米粒;雄虫体约1毫米,紫红色,翅1对。
若虫:紫红色,椭圆形,虫体周围有刺突。
【2】紫薇绒蚧刺吸危害:
成虫和若虫密集分布在紫薇的嫩枝、叶片及果实表面,利用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内,持续吸取营养汁液,直接导致紫薇植株营养不良,表现为叶片发黄、萎缩,严重时甚至导致枝条枯死,严重影响紫薇的生长和开花,降低其观赏价值。
【3】紫薇绒蚧引发煤污病:
更为严重的是,紫薇绒蚧在吸食过程中还会分泌大量蜜露,这些蜜露在叶片和枝干上积聚,成为多种病菌的温床,极易诱发煤污病。煤污病表现为在受害部位形成一层黑色的霉层,如同煤烟覆盖,不仅影响紫薇的光合作用,还进一步加剧植株的衰弱,严重时整株植物可能因此死亡。
【4】紫薇绒蚧发生规律:
紫薇绒蚧一年可发生多代,具体代数因地区气候条件而异,世代重叠。常以受精雌成虫、卵或若虫在枝干皮缝中越冬,次年春季气温回升时开始活动。每年6月和8月是若虫孵化盛期,也是防治关键适期。
【5】紫薇绒蚧如何防治?
1、人工防治:结合冬季修剪,剪除受害严重的枝条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虫源。
2、化学防治:在紫薇绒蚧发生高峰期,可使用化学药剂(如淇林齐伐)进行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