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植物上见过这种现象吗?叶片被咬了一个洞一个洞的,但是却找不到虫子在哪?其实,这是由于始作俑者是个“夜里横”!
【1】金龟子:
这是典型的金龟子危害状,金龟子属于鞘翅目食叶类害虫,体壳坚硬,表面光滑,多有金属光泽。体色有棕色、黑色、绿色等多种颜色,多在夜间活动,具有假死性和喜温性。

成虫常啃食植物的叶、芽、花蕾,常常将叶片吃成网状,危害严重时可将叶片全部吃光,并啃食嫩枝,造成枝叶枯死,影响苗木的生长及观赏价值。

【2】蛴螬:
说到金龟子,就不得不提它的幼虫形态,其幼虫为蛴螬,是园林中“臭名昭著”的地下害虫,头黄褐色,胸腹部乳白色,背上多横皱纹,腹末粗大,尾部有刺毛,静止时体呈“C”形弯曲。

幼虫主要啃食苗木根部和嫩茎,影响生长,并可使苗木枯黄,同时根茎被害后易造成土传病害及线虫病害侵染,致幼苗死亡。

蛴螬终年在地下活动,在土中垂直分布的位置与土壤温湿度变化有直接关系(土温30℃时多在土层下3至5厘米处活动危害,土温10℃至15℃时在20厘米下的土层中活动)。
【3】幼虫及成虫的活动规律:
一般在5月初出现成虫,5月中旬至7月上旬和9月份分别为两个成虫取食期;而幼虫的危害主要以春秋两季最重。

【4】综合防治:
1、防治成虫:
(1)成虫羽化出土高峰期,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苗圃园边装黑光灯,灯下放置水盆,水中滴入一些煤油,进行诱杀。
(2)喷药防治:成虫发生期可于傍晚进行喷药(推荐淇林广正)防治!
2、防治幼虫:
幼虫危害可采取药剂撒施(如淇林迪虫菁、程伐等)或喷淋(如淇林伙吉)进行防治,施药最好在清晨、傍晚进行,
注意:在幼虫发生高峰期分别施药,可有效防治苗木生长发育期的幼虫,也可减轻来年虫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