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月,转眼迎来立秋节气,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也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
【1】立秋后气候特点:
立秋后开始凉爽:立秋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秋天就要来临,气温的早晚温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当然,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真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
秋老虎余威未消:“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我国很多地方仍然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因为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而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仍是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
真正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总的来说,立秋后虽然气温较高,但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2】立秋后植物生长变化:
“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从立秋开始,阳气渐收,万物内敛,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籽”是一句反映自然规律的农谚,这句话的意思是,从立秋开始计算,大约十八天后,大部分草本植物都会进入种子成熟的阶段。这个时期,不仅是农作物成熟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自然界中许多草本植物完成生命周期的一个标志,因此此时对于草木的管理也至关重要吗,如果在这一时期能够有效地去除杂草,可以减少来年杂草的数量,减轻下一年的田间管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