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秋季节,常能在瓜子黄杨上见到叶片缺刻、结网、枯焦的现象,仔细观察,总能看到一些“小青虫”在其中危害,其中最为严重的两类便是黄杨绢野螟和黄杨斑蛾,针对这两种害虫的发生及防治要点分享如下!
【1】黄杨绢野螟:
识别特征:成虫显著特征为头部暗褐色,触角褐色;胸、腹部浅褐色,翅白色半透明,有紫色闪光,前翅前缘褐色,后翅外缘边缘黑色褐色。幼虫初孵时乳白色,化蛹前头部黑褐色,蛴体黄绿色,表面有具光泽的毛瘤及稀疏毛刺。
危害特点:主要以幼虫吐丝缀合叶片,在其中取食,受害处常见丝网密布,叶片呈缺刻状或孔洞状,严重时被害株率可达50%以上,甚至90%,受害叶片枯焦,暴发时可将叶片吃光。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3代,以第3代的低龄幼虫在叶苞内做茧越冬;次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危害,5月上旬始见成虫;存在世代重叠现象,10月份以三代幼虫开始越冬。
【2】黄杨斑蛾:
黄杨斑蛾成虫扁圆形,体背黑色,胸背与腹部两侧有黄色长毛,腹部为黄色。前翅浅灰黑色,略透明,基部1/3浅黄色;后翅大小为前翅的一半,色稍淡。幼虫老熟时体长为15毫米左右,腹部黄绿色,前胸背板有八形黑斑纹,体背共有7条纵带,体表有毛瘤和短毛。
危害特点:幼虫初龄时群集啃食嫩叶的上表皮和叶肉,仅留下叶表皮和叶脉;3龄后分散危害,食量剧增,能在短时间内将叶片吃光,仅残留叶柄,形成秃枝,导致植株整片枯死。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1代,3月底至4月初卵孵化,幼虫有群集为害习性,四五月份为幼虫危害高发期。11月上旬成虫羽化,交配后产卵,卵产在枝梢上,以卵越冬。
【3】黄杨常见食叶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1、人工防治:冬季清除枯枝卷叶,将越冬虫茧集中销毁,可有效减少第二年虫源。
2、物理防治: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
3、药剂防治:防治关键期为越冬幼虫出蛰期和第1代幼虫低龄阶段,可使用淇林御蛾或银狄喷施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