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泡,别名香橼,为芸香科柑橘属常绿树种,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均有分布,主要栽植于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
香泡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四季常青、花香浓郁,既能观花,又能观果,在园林上被广泛栽植于公园、庭院、广场等绿化场所。香泡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容易滋生一些虫害,危害较严重的虫害主要有:潜叶蛾、潜叶甲、叶螨、天牛等。今天分享一下香泡上潜叶蛾和潜叶甲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1】潜叶蛾
潜叶蛾又称绘图虫、鬼画符,属鳞翅目叶潜蛾科,夏、秋季节对香泡危害较重,是危害香泡的主要虫害之一。
1、为害特点
潜叶蛾幼虫虫体白色半透明,孵化后从正反两面叶脉均可潜入取食,多形成长而弯曲狭窄的银白色虫道,被害叶片卷缩、变形,导致光合作用减弱,树势衰退。

2、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9-10代,世代重叠,幼虫在4月下旬—5月上旬开始危害,7—9月进入发生盛期,10月份以后发生量减少。

3、综合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冬春季节剪掉树上虫叶、虫梢,刮除树上青苔、清理地面残枝落叶、杂草,集中带出园外进行焚烧处理。
(2)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在使用化学农药的同时,注意保护和利用草蛉、白星姬小蜂和捕食性蚂蚁等潜叶蛾的天敌,由于寄生蜂等天敌多在上午羽化活动,所以喷药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或傍晚。
(3)化学防治
要把握好防治时期,在幼虫发生初期,使用内吸渗透性强的药剂,如御蛾800—1000倍液或银狄1000—1500倍液进行均匀喷施,间隔7—10天再喷施1次,可以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2】潜叶甲
潜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昆虫,主要以成虫、幼虫危害新梢。
1、为害特点
以成虫和幼虫为害香泡。幼虫孵化后从嫩叶背面蛀入叶肉,蜿蜒取食,形成不规则的螺旋形较宽的弯曲虫道,整个虫道内有排泄物形成的黑色长线;成虫取食成熟叶片和老叶,发生严重时受害处叶肉全无,呈透明状,且易黄脱落。

2、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1—2代,以成虫在土中或树皮下越冬,3月下旬—4月上旬是产卵高峰期,4月上旬—5月中旬为幼虫危害期,5月下旬—6月上旬为成虫危害期。
3、综合防治技术
(1)潜叶甲通常选择在树干翘皮裂缝、伤口、地衣、苔藓及树周围松土中越冬,在清园时要注意树体清洁、发生较重区域还可对树干进行涂白,压低虫源基数。
(2)在4—5月受害叶脱落后及时清理烧毁,消灭落叶中的幼虫。
(3)在3—4月、6月成虫发生初期使用广正1500—2000倍液进行均匀喷施;4—5月幼虫发生初期喷施御蛾800—1000倍液或银狄1000—1500倍液进行均匀喷施,间隔7—10天再喷施1次,可以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潜叶蛾与潜叶甲的危害区别:
虫害 |
危害虫态 |
危害时间 |
危害特征 |
潜叶蛾 |
幼虫
危害新梢 |
4月下旬—5月上旬开始危害,7-9月进入发生盛期。 |
从正反两面叶脉均可潜入取食,形成长而弯曲狭窄银白色虫道,造成被害叶片卷缩、变形。 |
潜叶甲 |
成虫、幼虫皆可危害新梢 |
4月上旬—5月中旬为幼虫危害期,5月下旬—6月上旬为成虫危害期。
|
从嫩叶背面蛀入叶肉,形成不规则的螺旋形较宽的弯曲虫道,整个虫道内有排泄物形成的黑色长线。发生严重时受害处叶肉全无,呈透明状,且易黄脱落。 |
